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学子分享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

找准方法掌握节奏 磨砺意志终身受用

2023-07-31 09:43:17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邹茹玉 肖斌

近日,我市多名2023届高中毕业生陆续收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3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学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方法与备考经验。方法纵有千万条,但在学习上找准方向、掌握节奏是成功的诀窍之一,而刻苦钻研、坚持专注则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这是优秀学子们送给学弟学妹们的备考经验。

贾铠萌:

带着探究去做题

构建模型抄好题

贾铠萌毕业于河源中学,今年高考以699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他认为,高中3年的每一次考试都不能决定什么,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磨砺自己对抗压力的意志,能让人终身受用。

“尽量不要让自己出现短板,哪个学科偏弱就针对性地多付出一点。”谈及学习方法,贾铠萌拿自己举例,因为语文较弱,他便在老师帮助下有针对性地补习语文,同时不丢掉自己的优势科数学,并兼顾其他科。

作为理科生,贾铠萌认为要带着探究的眼光做题,不要过于沉浸在题海中。“当你因发现一道题或一个不等式、一个计算过程的精妙之处而拍案叫绝时,那么你收获的远比记那些知识点多得多,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他建议高中生可买一些带有钻研性的书籍,通过阅读感悟理科之美。

通过构建模型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这是贾铠萌的重要学习技巧,也就是“思维导图”。通过这种知识模型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多个模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繁杂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主次分明。

贾铠萌还有一条备考经验,就是学会抓住题目背后的命题思路。他平常做完一道好题,会有意识地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捋一遍,想想有没有更优的解法,并把它记下来,构建一个好题集。“这本好题集就像是我的经验法宝,让我在解题时能更快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他建议同学们多做有探索性的题目,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洞悉更多命题思路。

龙振熠:

紧跟节奏重理解

劳逸结合平常心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下称新河实)2023届毕业生龙振熠,被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走上学医之路。坚持努力不气馁,适度紧张心态稳,这是龙振熠对自己备考经验的总结。

龙振熠认为高考备考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节奏,他习惯于紧跟老师的节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争取课内将知识内容理解好,笔记和疑问可以留到课后再去补充、答疑。发现不懂的问题或难点,及时与老师或同学探讨,然后找同类型题目进行练习、强化,举一反三。

对于物理、数学这一类理科,龙振熠认为理解最关键,在做题中及时去总结、反思是理解内容的一种好办法。在理科学习中,要多找一些参考书去加深理解与加强练习,有时还能从中接触到一些特别的、扩展性的解题方法,这时更要及时总结、整理思路、发散思维。对于文科复习,对知识点进行版块式整理很有必要,比如做“思维导图”,能够让脉络清晰起来。练好字,保持卷面整洁美观,在他的备考中也占据一定分量。

课余时间里,龙振熠喜欢打羽毛球。他认为,劳逸结合是必要的,哪怕到了高三最紧张的时候,他还能保持运动的习惯,能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

赖柯维:

合理高效做规划

争强好胜勇超越

新河实2023届高中毕业生赖柯维,以高考文化科547分、清华大学校考全国排名57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苦尽甘来”,他认为,考上清华大学是99%的努力加1%的运气得来的。

作为一名志向考清华大学的美术生,赖柯维不仅要文化成绩高,美术成绩也要拔尖,这使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坚持“课堂上聚精会神汲取精华,课后作业跟着自己节奏走”的学习方法,针对自己最薄弱的学科,则最优先、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在这门学科上。

备考期间,赖柯维会用一张小便利贴,把自己每一天要干的事情写下来,合理、高效而详细地规划每一天。他相信“时间是挤出来的”,所以他尽量减少无用社交,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此外,他认为在学习上有时还是要有种“争强好胜”的劲儿,同学之间要不断超越。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