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恐龙版图扩大
灯塔盆地发现恐龙蛋化石,即将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作进一步研究
■灯塔盆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呈圆形、椭圆形,蛋偏小。(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曾敏
“我在灯塔盆地工地上发现了疑似恐龙蛋化石,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近日,退伍军人丘文宇给河源恐龙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黄志青提供了一条恐龙蛋化石线索。
次日,河源恐龙研究所所长杜衍礼带领工作人员前往灯塔盆地农高区锦三路施工工地挖掘,4枚恐龙蛋化石“新鲜出炉”,即将邀请中国科学院作进一步切片分析。此次发现,扩大了恐龙在河源的分布版图,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恐龙蛋化石“隐藏”斜坡
这4枚恐龙蛋化石“隐藏”在距离地面近3米的斜坡上,仍被一名退伍军人发现,这仅仅是偶然吗?据了解,丘文宇自从听说红砂岩层埋藏恐龙蛋化石的可能性很大以后,每次遇到红砂岩层,他都会细心观察。此后,丘文宇对恐龙蛋化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曾多次到河源恐龙研究所请教学习,他已从“小白”进阶成“修复师”,多次跟随专业人士一同修复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等。
“当时我到工地运材料,闲暇无事就细心观察‘红色’陡坡,没想到又发现了疑似恐龙蛋化石,我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河源恐龙研究所。”丘文宇说,前几天工地遭受雨水冲刷,土层结构清晰可见,这是他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客观因素之一。
自1996年市政府发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告》以后,恐龙蛋化石的发现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今,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的恐龙蛋化石超2万枚。“我们经过统计,近些年70%的馆藏恐龙蛋化石均由群众提供线索找到。”河源恐龙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恐龙研究版图再扩大
经过1个多小时的挖掘作业,这块包含恐龙蛋化石的红色岩石终于被挖掘出来。“我们在化石暴露后对化石进行防风化处理,并拍照测量,留存第一手研究资料。”黄志青说,目前该化石已经运回研究所保存,等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前来河源,对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作进一步研究。
据悉,此次发掘的恐龙蛋化石呈圆形、椭圆形,蛋壳长度在6—8厘米之间,宽度在4—5.5厘米之间,蛋偏小,尚不确定是否为新的恐龙蛋化石属种。
“过去我们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基本上集中在市区,此次在距离市区60公里的灯塔盆地发现,意味着河源恐龙研究版图的再扩大。”黄志青表示,接下来将在东源县顺天镇、涧头镇、灯塔镇等地开展恐龙蛋化石地质调查,以期进一步推动河源恐龙多样性、分布及演化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