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源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陈淑珍:

扎根基层十六载 不忘初心守正义

2023-07-24 09:37:14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陈淑珍是源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进入法院工作16年来,她扎根审判一线,以女法官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坚韧定分止争,传递司法温情。自2013年任助理审判员以来,审理各类案件2500余件。今年“七一”前夕,获得第二届河源法院“十佳干警”暨2023年河源法院“最美法官”称号。

甘于奉献 勇挑重担

法槌起落,案卷翻飞,在日复一日的审判岗位上,陈淑珍经常告诫自己工作必须做得更多一点、做得更细致耐心一点,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宗案件。

2019年至2021年,根据源城法院安排,陈淑珍专门负责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执行异议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保险纠纷等案件。此类案件案情复杂、证据繁多、标的额大、矛盾突出,需要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细致严谨的审判思维。陈淑珍没有任何抱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投入到案件审理中。为厘清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在堆积如山的案卷材料中寻找事实真相,加班加点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陈淑珍废寝忘食进行庭前阅卷、庭审、撰写裁判文书、审查保全、调查取证、查看现场等事项,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业务能力强,是我们的骨干。”陈淑珍的埋头苦干被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得到大家的纷纷赞许。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

“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不能让他们寒心。”陈淑珍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在处理案件时,她总是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情。

在审理多起农民工被长期拖欠劳务费案件时,农民工无法提供欠条、结算单等直接证据证明欠款事实。陈淑珍深知农民工生活不易,并没有机械地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是仔细询问原告、被告双方的法律关系以及原告从事劳务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全面了解案件事实,结合其他证据的佐证,在证据链充分完整的情况下,判决支持农民工的诉讼请求。判决后,被告服判息诉,没有提起上诉,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22年7月,陈淑珍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法院根据原告申请,依法裁定冻结了被告账户的大额存款。后被告提出解除冻结申请,并提供了某担保公司的保函作为担保。陈淑珍考虑到该案件审理需要一定时间,被告账户的大额存款被冻结,必然导致其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公司将面临倒闭的风险,甚至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陈淑珍组织原告、被告双方充分听证后,为保障被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盘活企业资金,裁定解除了对被告账户部分存款的冻结,保证了被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注重调解 定分止争

调解有利于解决纠纷,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在审理案件时,陈淑珍以春风化雨的关怀给予原告、被告情绪疏导,努力缓和双方的矛盾,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调解方式。

2022年,陈淑珍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告是一名严重抑郁症患者,要求抚养与被告所生育的其中一个婚生小孩。陈淑珍考虑到原告离婚意愿强烈,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行为极端,且离婚前已回外省老家跟随老父亲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和职业,抚养小孩的条件非常不理想。为了让其婚生小孩在稳定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她反复给原告、被告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说明利弊,终于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自愿离婚,3个婚生小孩由被告直接抚养,被告向原告补偿一定的费用。至此,一起婚姻家庭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当事人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审判一线,不畏困难、淡泊名利,陈淑珍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书写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时代新篇章。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