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催生新夜态
河源夏日消费主打沉浸式体验
■本报记者 曾敏
暑期来临,夜食、夜娱成为不少人消暑休闲的选择,奶茶店、夜市街、小酒馆等夜间消费场所人潮涌动。夏日夜间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日益丰富,不仅为游客和居民带来新体验,也激发了更多消费需求,释放出更大市场活力。
家门口就是网红打卡地
柠檬茶、烤鸭腿、炒粉、烧烤、小龙虾、烤冷面……各式各样的小吃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觅食,入夜的市区文星路网红夜市人潮涌动。“这两天孩子嚷嚷着想吃烧烤,现在正好放暑假了,就带他们体验一下夜市生活。”市民郭维维说,今年市区夜市增多了,家门口就是网红打卡地。
当蒜蓉辣椒与小龙虾相遇,馋嘴的市民总要在夜里来一份小龙虾,胃才能更加舒坦。“我们的小龙虾卖68元3斤,周末营业额可达1500元左右。”碳火烧烤摊主罗志奋说,在文星路摆摊的摊主都很友善,大家的桌凳都可以共用,氛围很好。
走至文星路网红夜市末端,不少家庭正在娜家小院聚会、唱歌。“为了避免夜市同质化竞争,我和朋友合伙办了露天KTV,免费为顾客提供K歌服务。”娜家小院合伙人阿波说,烧烤、喝酒、K歌三不误,满足了不少家庭的需求,小朋友也能过一把K歌瘾,现在来这里的顾客越来越多。
独具特色的音箱、潮流夺目的logo、简单的灯带、悦耳动听的歌声……这些元素在秋稻露营集市都可寻到,点亮了人们对夏天的期待。“暑假的夜晚,我们都喜欢和朋友出来吃小吃、聊聊天。”大学生李浩表示,来秋稻露营集市可以吃到泰国、韩国、越南风味的美食。
如何把夜市的“流量”变成“留量”?位于大学城附近的星空夜市、秋稻露营集市等多个夜市的摊主正在寻求突破,音乐、露营、手作、文创产品等具有文艺气息的元素正出现在各个夜市,力争将年轻流量转化为消费动力。
沉浸式体验打动人心
在市区经营密室逃脱的商家将近20家,主题多以“恐怖+智力”为主,成为了不少年轻人夜娱的选择。
走进位于铭城商务大厦的谜失·沉浸式剧场,尖叫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候场的顾客们正在调整呼吸,缓解紧张情绪。“我已经来过一次了,上一次玩‘诡巷’主题没通过,这次我又带了3个朋友‘卷土重来’。”年轻人何旺经常玩刺激性项目,他说,密室逃脱不仅有人扮演怨鬼拿着电棒追逐,又有各类数学题目考验智力,通关的话很有成就感,他特别喜欢沉浸式的体验。
“晚上7时以后最忙碌,暑假过来玩的学生比较多。为了照顾学生,我们把均价降低了30元。”谜失·沉浸式剧场负责人张家浩介绍,该剧场以“毕业悸”“诡巷”“医怨”3个主题为核心,深受年轻人喜欢。在暑期,该剧场的顾客比平日多了1/3,日营业额最高可达6000元。
喝一杯小酒、谈人生故事,正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的另一种选择。“周五至周日,我们都会邀请两名歌手驻唱,活跃酒馆氛围,并提供现调鸡尾酒、啤酒套餐、小吃等服务。”谜失酒馆老板邹平宇说,他们主打性价比,39.9元即可购买一打哈尔滨啤酒,周末全场爆满,日营业额达5000元左右。
位于东江湾的魅LIVE HOUSE清吧则会根据节日特点开展主题活动,如歌手驻唱、游戏互动、礼品奖励等项目,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前来体验,满足消费者追求体验感与社交娱乐的多元需求。
当前,夜间经济逐渐成为城市活力的新标志,“夜经济”催生新“夜”态,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延长消费者夜间活跃时间,释放市民的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