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的指导老师钟强(左一)参加义诊活动,其弟子李志锋(站立者)跟随学习。
中医药人才培养,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保障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推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日,市中医院举行中医药技术帮扶医疗队出行仪式,32家乡镇卫生院被授予“河源市中医院技术协作中医馆”牌匾,并由市中医院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药技术帮扶医疗队驻点帮扶开展工作。
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技术帮扶医疗队促进了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人才技术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乡镇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目前,我市成功创建3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了6个县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105家中医馆,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其中,龙川县中医院升级为三级中医医院,牵头建设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取得显著成效。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我市将在2025年完成21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涵建设,探索在17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为实现“大病不出县,头痛发热等常见病在乡镇”的目标提供中医药保障。
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不舒服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近日,连平县陂头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的指导老师钟强正在为患者看诊,其弟子李志锋在一旁认真学习、记录。
此次活动是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市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自2022年开始启动,采用师带徒方式,通过为期3年的理论学习、跟师学习和独立临床实践,旨在传承发扬中医名家学术精髓,发挥人才辐射作用,使学术继承人系统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均为广东省名中医,继承人均来自基层中医临床骨干。目前,在名师指导下,该项目在我市已培养14名基层继承人。
我市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名老中医带徒,传承中医学术成果。目前,全市有省名中医5人,16名市名中医师承项目培养继承人;建有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间、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间;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间;建设市级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间。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我市每年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人才40名,近5年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共202名。同时,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中医药医疗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