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法院柏埔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彭新文:
用心践行司法为民 用情为民办好实事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今年,是紫金县法院柏埔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彭新文进入法院工作的第28个年头,他长期扎根基层审判第一线,每年审理案件的调撤率达70%以上,是群众口中明辨事理、善解“千千结”的法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法官的使命与担当,今年“七一”前夕,他获得河源法院“十佳干警”暨2023年河源法院“最美法官”称号。
巧用“和文化”化解纷争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清云淡”。深谙调解工作的彭新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巧用“和文化”理念,探索人民调解“1+1>2”的新路子,以“和文化”基因助推社会善治、法治、德治。
2021年3月,被告某村委会对其辖区内的危旧楼房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原告黄某(化名)受雇前往某村进行清理工作,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腰椎骨折受伤,随后被送医治疗,造成损失合计329746.1元。
“你看,你的名片上有流水的图案,这不就是‘上善若水,息诉止纷’的最好寓意吗?你们就互相体谅,各退一步如何?”彭新文指着黄某的律师的名片说,并向大家解释柏埔法庭以“和”为美的文化,劝导双方求同存异。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22年,彭新文利用“饶让调解法”“法院+”等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185件,息诉服判率99.4%,辖区内的两个“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东升村、大鲁村实现从“问题村”到“无讼村”的蝶变。
以“小案件”护民生和谐
群众之事无小事。作为一名法官,彭新文深知小纠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可能激发已有矛盾,衍生新的矛盾。
2022年10月25日,原告李某被被告刘某(化名)家中一只狗冲出来咬伤,李某要求刘某负责接种疫苗的费用,刘某坚持认为李某因为私自进入其养殖场,故被养殖场的狗咬伤,不愿意支付刘某接种疫苗费用,李某很气愤,拿起木棍朝咬人的狗打了几棍,双方纠纷由此扩大,李某向紫金县法院提起诉讼。
彭新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双方是多年的邻里,直接判的话,这仇怨肯定是结下了,弄不好还会衍生出治安事件。彭新文很快联系上村干部和与双方关系比较亲密的邻里,组织进行调解。
经过彭新文多番劝说调解,双方当事人由“针尖对麦芒”逐渐转变为心平气和,同意各自作出让步,刘某自愿支付疫苗接种费用460元给李某,实现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以“多元化”拓宽解纷渠道
“时代在变,单靠‘坐堂审案’是行不通的,只有深入基层,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与当地‘老熟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柏埔法庭受理的案件多为邻里纠纷,与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彭新文对处理这些案件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2022年2月,一对夫妻因生活琐事无法沟通、渐生嫌隙而走进柏埔法庭打算离婚。此案特殊之处在于男方是聋哑人,不利于法院与当事人沟通,调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彭新文想到了“法院+五老一贤”调解法,邀请当地村委会的老干部出面调解。彭新文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场,并通知其亲属到场协助,进行手语“翻译”,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在彭新文和村委会老干部的劝导和直陈利弊下,最终双方达成离婚协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