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圳兴万村全国首个试点河源实施

——紫金县中坝镇北坑村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

2023-07-06 09:38:26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北坑村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早餐

■本报记者 王亚娇 田红秀 冯晓铭

一碗热气腾腾的早餐、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一起看电视喝茶……清晨,紫金县中坝镇北坑村的“乐龄之家”非常热闹,老人们吃着早餐聊着天,十分惬意悠闲。

北坑村“乐龄之家”由腾讯基金会捐建,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圳兴万村”计划全国首个试点项目,为乡村带去低成本、可持续的互助养老解决方案,探索乡村养老新模式,让乡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目前,北坑村“乐龄之家”已正式运行,每天为40余名老人免费提供早餐。

“一份早餐”彰显乡村温情

“原来每天都要自己做饭,现在早上过来就能吃到早餐,非常方便。”北坑村村民张恩桃说。张恩桃今年72岁,是五保户。村里的“乐龄之家”对外开放后,张恩桃也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天吃完早餐,和村里老人们拉家常、看电视,生活比以前更多姿多彩了。

“乐龄之家”每天都会制作米粉、河粉、老鼠粄等不同的早餐供老人们食用。“我们前一天晚上统计第二天吃早餐的人数,然后再根据人数制作早餐。”北坑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华说,村里还有1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通过邻居或家人打包带回。

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源于北坑村党支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张海华介绍,北坑村在完成“耕耘者振兴计划”线下培训、启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启用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后,获得该项目的申请资格。

北坑村老党员张锦添在得知该项目后,主动拿出自己家的物业,免两年租金提供给村里使用。目前,“乐龄之家”为村里40多名老人免费提供早餐。

“互助式养老”托起

幸福“银龄”生活

近日,张海华在北坑村“粤治美”平台发布“乐龄之家”捐款捐物的公示。他表示,村里设定每月5日为公益慈善“众筹日”,其间,开展“煮石头汤”“跳广场舞”“歌唱活动”等相应的宣传活动,让全体村民广泛了解“乐龄之家”互助养老项目的意义。

“这些青菜是村民自己种的,免费给老人们食用,‘乐龄之家’的厨师和保洁也由村民免费参与。”张海华说,为了激励大家的积极性,村里会以积分的方式反馈给村民。一些爱心村民、爱心乡贤及爱心人士捐资捐物,村里将通过设立爱心村民榜、爱心新乡贤排行榜等,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此外,村里还将利用“粤治美”小程序公开“乐龄之家”活力老人热情榜,展示乡村老年人在“乐龄之家”的参与情况,对于排名靠前的将给予奖励。

“我做了20多年的厨师,现在回家养老还能发挥余热,感觉很满足。”在“乐龄之家”帮忙的厨师张新泉说。

张海华介绍,今年4月,北坑村开始筹建“乐龄之家”乡村互助养老项目。5月17日,“乐龄之家”开始试运行,面向本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早餐。在此期间,北坑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圳兴万村”项目向北坑村捐赠互助养老硬件设施,深圳驻中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申报相应的政策资金和联系爱心企业给予支持,乡贤们捐资出力完善“乐龄之家”的场所环境。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尝试

“乐龄之家”是北坑村老人的“新家”。“北坑村‘两委’通过‘粤治美’小程序,开展乡村治理和服务,获评五星级村庄,是广东省在村级数字化治理方面的标杆村庄,因此成为‘圳兴万村’计划的全国首个试点。”腾讯集团高级政务专家、腾讯“为村耕耘者”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说,只要是属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地区,且启用了“粤治美”小程序,运营达到三星级以上,就有资格申请“圳兴万村”项目,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村庄参与进来。

据了解,北坑村“乐龄之家”运营过程中,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持续为北坑村提供线上运维、信息发布、硬件改善等指导和支持,降低了乡村养老运行成本,让乡村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让外出工作的子女更加安心、放心。

今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引导社会互助共济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分担供养、照料等方面的负担。而北坑村的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应对老龄化中迈出了第一步,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尝试。

记者手记

“乐龄之家”迈出乡村养老第一步

乡村养老问题事关亿万乡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指数,事关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当前,乡村大量青壮年流入城镇,使得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但乡村养老服务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很难依托家庭养老和商业养老满足村民的养老需求。

鉴于上述情况,又因乡村独有的血缘、地缘、亲缘纽带和守望相助的传统,互助养老服务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也浸透出“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智慧,北坑村的“乐龄之家”迈出了乡村养老的第一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坑村“乐龄之家”的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需要扩大并整合互助养老服务资源,比如招募农村低龄老人并组建常态化服务队伍,动员各方力量形成社会自愿资助体系等。(王亚娇)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