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提升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

2023-06-19 09:36:53 来源:河源日报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从5月开始,至12月结束。“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自6月开展,为期1个月,活动主题为“商业秘密保护进企业”。其间,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集中整治、集中曝光、集中宣传,强化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断拓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查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

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把握网络经济发展新趋势,加大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促进技术创新进步。

重点查处网络直播虚假宣传行为。查处直播带货中利用水军“刷弹幕”“刷好评”“刷点赞”“刷关注度”“刷交易量”等方式,营造虚假人气或者虚构成交量等行为。查处通过虚构剧情、演绎话题等方式,对商品功能功效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重点查处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利用关键词联想、设置虚假操作选项等方式,设置指向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链接,欺骗或者误导用户点击的行为。查处非法获取、使用其他经营者合法持有的商业数据,扰乱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

重点查处刷单炒信行为。查处通过网络红人、知名博主分享虚假消费体验等,制造虚假口碑、诱导消费的行为。严查组织刷单炒信、数据注水等虚假宣传的帮助行为。依法打击以返现、红包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定向投票等行为。

规范民生领域营销行为

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顺应各类新型消费发展趋势,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信心,为扩大和恢复消费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新型商业营销行为监管。严查将“消”字号产品作为药品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的行为,以“基因检测”等新技术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查处利用各类论坛、会议、义诊等方式,推销“保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等产品的行为,对近视防控产品、儿童化妆品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查处财商教育机构虚假宣传行为,冒牌消防培训机构兜售消防产品的行为。

打击商业贿赂违法行为。查处通过贿赂手段对医药购销、医疗设备采购、装饰装修、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谋取竞争优势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借科室宣讲会等名义,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给付利益、维护关系的行为。严查假借捐赠、科研合作、试验推广等形式捆绑销售药品耗材实施商业贿赂等行为。

规范有奖促销行为。查处有奖销售活动中信息公示不明确的行为,查处谎称有奖、虚构中奖名单等虚假有奖销售行为,查处抽奖式有奖销售奖项超过法定限额的行为。对利用有奖销售形式的营销行为,加大规范力度。

加强企业品牌和信誉保护

促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

聚焦商业秘密、品牌标识、商业信誉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质量,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查处通过盗窃、电子入侵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行为,查处通过频繁跳槽、设立同类型公司、售卖数据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加强商业标识保护。严查蹭流量、搭便车等仿冒混淆行为。打击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生产、销售仿冒混淆涉农产品行为。查处仿冒应用软件图标、网站页面设计等,误导消费者的新型混淆行为。

加强企业商业信誉保护。查处利用“黑公关”炮制、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行为。查处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虚假评测等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查处故意传播他人编造的不实信息,实施商业诋毁的行为。

提升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主题,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引导”等方式多平台多举措开展“服务月”活动,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积极探索提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的新机制新办法。

深入调研,加强政企沟通。通过面对面访谈、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辖区产业园区、企业及其他单位组织等开展实地调研,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及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保障,加快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

广泛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围绕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充分利用音视频、图文、网络直播、宣传册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解读,扩大法规政策知晓度和普及面,营造全社会注重和保护商业秘密的良好氛围。

加强指导,提升保护能力。通过上门指导帮扶、召开行政指导会等方式,加强商业秘密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技术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组织架构,健全合规体系,提升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强化执法,维护企业权益。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批”的震慑效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钟育林 张奕聪)

    上一篇:构建安全有序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