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心理专家给出建议——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有爱包容共同面对

2023-06-01 10:20:32 来源:河源日报

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所有父母、师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当前儿童都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孩子如果出现了心理困扰该怎么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专职心理教师张紫馨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抑郁、孤独、手机成瘾是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日前公布的《中共河源市委教育工委、河源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多位一体的宣传教育引导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等安全知识宣讲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张紫馨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分析认为,大多数精神疾病都具有中高度的遗传,而环境因素主要指儿童发育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比如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遭受虐待、校园暴力等。

早期识别与发现心理问题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

“儿童还处在成长阶段,很多时候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理困境,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被家长或学校所忽视。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者教育工作者,父母、家人或教师准确识别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张紫馨认为,尽管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不过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从身体反应、行为表现、情绪表达、功能影响、时间长度等五个方面来识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帮助有需要的儿童在关键时刻渡过心理难关。

张紫馨介绍,儿童在遇到心理困境时常常会表现出经常性的头疼、头晕、胃痛、肩颈酸痛、胸闷等躯体化的反应。例如有的孩子在考试前会反复出现发烧等状况,但考试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还有些孩子会在学习紧张时出现头疼头晕状况,但到医院检查后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此外,儿童在面对心理困境时还会采取出乎寻常的行为、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有些儿童甚至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友。

“当儿童出现情绪、行为、身体等异常情况的时候,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需要引起成人的注意。”张紫馨建议家长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此时的情绪,探查他们是否遇到了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必要时及时送诊就医。

处理好家长自身焦虑情绪

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对于家有成长期儿童的家长,应如何正确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孩子友好相处?张紫馨认为,家长如果能在处理好自身焦虑情绪的同时,与儿童一起寻找和面对产生的原因,对其解决心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和教师的焦虑状况会直接上升,都希望其能够尽快解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是会加重儿童心理问题的。张紫馨认为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建议在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家长和教师更应该成为孩子情绪的一道屏障,缓解其由身体或行为所造成的功能损害,让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

家长和教师还需要协助儿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讲故事的方式来探查其心理问题的起因。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表现出心理问题的时候,要检视自己和家庭是否出现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如长期打骂、与他人比较、家庭争吵、长期冷暴力等,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和言行。

此外,张紫馨提醒家长要认识到儿童心理问题是动态变化的,禁止给孩子贴标签,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鼓励孩子。她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知识,帮助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儿童。建议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学习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儿童多发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在发现儿童有问题表现时做到及时干预。

(本报记者 邹茹玉)

    上一篇:用心暖童心 用情护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