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河源国家高新区“候鸟”们回家方便多了
两地奔波将变成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本报讯 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12月10日上午,随着第一列高铁开进河源东站,河源正式迈进高铁时代。“河源通高铁了!”连日来,这件事成为了河源人朋友圈的“热搜”。一列高铁,434公里,14个站,350公里时速,让河源与惠州、东莞、深圳、江西赣州等城市变得更加“亲密”。一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高速铁路,是一把打开河源“山门”的黄金钥匙,拉近了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距离。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休闲圈”步伐加快。河源国家高新区“候鸟”们回家方便多了,两地奔波将变成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下班后,我就可以
坐高铁回家了!”
“下班后,我就可以坐高铁回家了!”深圳帮扶干部张庆欣格外激动,在赣深高铁开通当天就买票返回深圳。得知赣深高铁10日通车,他的同事们在9日就提前去河源东站“探路”,看到宽敞、大气、便捷的站所,纷纷拍照、点赞、发朋友圈。常年往返河源与深圳,这一群驻村干部都是坐班车或拼车,每次单程至少2个半小时,遇上堵车时间更长,让他们苦恼不已。赣深高铁开通后,他们1个小时即可从河源抵达深圳北站。张庆欣兴奋地说,河源开通高铁,不仅给深河帮扶干部带来出行和生活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河源与深圳的时空距离。深圳的企业、资金、资源,以后将以高铁为载体进入河源,为深河帮扶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路通财通。我市的工业“大心脏”——河源国家高新区中心区距离河源东站车程不超过10分钟并有公交车直达,深河产业城A区距离河源东站车程仅5分钟,其中知名企业中兴通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均落户在此。高铁通车,对于落户园区的330多家工业企业和数以万计的干事创业人员来说,意味着他们两地奔波将变成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赣深高铁开通
“候鸟”们回家方便多了
“我一直关注赣深高铁建设。河源迈进高铁时代,让人期待已久。”河源市中启辰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启辰公司)副总经理张萍来开心地说。
自2016年随深圳公司搬迁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工作以来,张萍来始终在深圳与河源之间来回奔波。高铁把两地车程缩短了一半以上,降低了企业成本、稳定了员工队伍,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他说,中启辰公司当初看中河源国家高新区为支持企业发展而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把公司研发和制造机构搬迁过来,但仍有大量客户在深圳,需要在两地之间频繁进行商务接洽。赣深高铁开通后,这项重要商务业务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率进一步提高,更加坚定了公司在河源做大做强的信心。不仅如此,据了解,往南,该公司有50多名业务骨干家在深圳、业在河源;往北,有相当部分的员工家在江西、湖南一带。不管是哪个方向,赣深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了员工回家的时空距离,也让企业员工由家乡和河源两地的来回奔波,变成了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在河源收入高了、回家近了,就更加愿意留在公司干事创业。这对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稳定了,将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至关重要的人力保障。
企业高管每人每年可享
交通补贴最高达1万元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高铁提早谋划,出台了一项“你坐车、我报销”的引才留才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来河源“候鸟式”办公,对于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工作的企业高管,给予乘坐高铁往返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费用补贴,每人每年可享交通补贴最高达1万元。
赣深高铁开通和可享交通补贴,这两个消息对于河源市蓝海米克模具刀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铜来说,无疑是“好上加好”。“公司平均每周在深圳与河源之间往返的有近50人次。”黄建铜称,每周开车回家,对于企业高管来说是很累的事,费用也高。赣深高铁开通后,“候鸟”们回家就方便多了。
河源国家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以该园区245家深圳企业为例,以每家企业5名高管算,即有1225人通勤深河两地的费用可以报销,高新区每年将预留补贴交通费1000多万元。
一项又一项惠企引才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一个又一个优秀企业助力园区产业能级提升。小溪汇流成大海,河源国家高新区争创千亿级园区、实现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