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
小山村蜕变美丽乡村“打卡点”
和平大坝水背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黄赞福
观景台、阳明广场、百香果基地……记者3日在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看到,村道上车辆络绎不绝,不少游客到此看美丽乡村建设,赏乡村美景,尝乡村特色美食。
水背村位于和平县城约5公里的大坝镇,2018年该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仍有许多明清古建筑,星散在村落中。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背古村发生了巨变。走在村道上,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古朴而有魅力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美丽乡村建设获好评
“趁着国庆假期,就想回到家乡走走,看看家乡变化。”游客于先生说,今年暑期时姐姐到水背村游玩过,所以这次他们一家人都来这里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于先生的妈妈说。
于先生一家人说的位置正是水背村打造的30亩荷花池的观景台。虽然荷花已不似暑期时美丽绽放,但是在休闲长廊走走也是别有一番滋味。除了打造的荷花池美景外,如今走在水背村,处处可见种花栽树和谐宜居的景象。尤其是已经建成的3000平方米的阳明广场及阳明塑像,统一进行外立面改造,白墙青砖式的客家风格。“国庆假期,镇、村还联合开展了快闪活动,村里的老年歌唱队队员都参加了。”水背村支委委员何红嫚介绍说,接下来,村里计划在每年的9月1日,在阳明广场举行“入学礼”活动,同时开展一些研学活动,让更多孩子以感受、互动、观摩等形式,学习阳明文化,学习传统礼仪。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
近年来,水背村积极探索和大力发展产业,目前开展了资产性投资、白莲种植、葡萄园采摘、百香果等多种产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庆假期,水背村的葡萄基地已基本采摘结束。据水背村支委委员陈俊杰介绍,今年葡萄基地主要有阳光玫瑰和夏黑葡萄,产量约5万斤,产值近80万元。
走进300亩的百香果园,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绿油油的藤蔓下,百香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成熟的百香果。水背村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在基地干、在基地学。记者在水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一箱箱百香果正在装车,准备运走。“这辆车装有3000斤百香果,要运到山东省的果汁加工厂去。”和平县古村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王守曾说,目前果园内的第一批果已销售超10万斤,整个基地产量在30万斤。
来自东莞的蔡先生表示,这里的百香果很好吃,我们要带几箱给朋友尝尝。“以前来河源,会去一下景区景点,今年想趁着国庆假期,带小朋友来看看乡村的景色,让他们更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
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古村迸发出新活力,水背村已从一个传统古村落变成了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陈俊杰表示,接下来,水背村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示范区创建和乡村发展相辅相成、实现共赢的共生式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