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思政引领力:教育强国的筑基之石

2025-04-08 10:14:44 来源:

■张丽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从思政课到思政引领力再到强大思政引领力的强势推进,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引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筑基之石。

一、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思政引领力

思政引领力之“思政”即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给出了加强和改进的举措,即“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规划纲要的部署可以看出,思政引领力是“思政”自身蕴含着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功能的集中体现。思政引领力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它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引领力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旨在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四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二是具有渗透性。思政引领力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课程思政、“大思政课”、校园文化等多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融入到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教育中,强化各学段思政引领力的渗透性,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三是具有创新性。思政引领力在继承传统思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各学段课程标准系统完善、课程方案整体优化、一体化改革创新上不断强化,打造品牌、完善机制、有效推进,形成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二、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政引领力通过引导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使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导向不仅能促进师生自身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政引领力蕴含的价值导向,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夯实教育根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提升教育质量。思政引领力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而提升教育质量。它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思政引领力通过推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培养师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思政引领力通过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它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动教育创新。思政引领力对于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首先,思政引领力促进教育理念的革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时代性、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其次,思政引领力倡导运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三、“四管齐下”增强思政引领力

加强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为了切实发挥思政引领力的育人实效,学校要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战略要求,更新思政课程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等新元素,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更新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育课程内容,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教学。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发挥大小课堂结合的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大中小学的思政引领力,加强了思想教育课程建设。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处于智能环境下,要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推进“互联网+思政”。思政教育要推行项目制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侧重参与式教学促成长。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维,在体验与感悟中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发挥思政引领力的驱动引领作用。

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校园文化作为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要发挥校园文化中思政引领力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地方艺术、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等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文化活动、特色讲座、地域展览中发挥思政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建立家校合作社会协同。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校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形成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思政教育合力。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思政教育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关键,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物质和人力支持,深挖社会资源,拓展思政育人边界,构建起家校社育人共同体。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在提高政策协同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