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河源城乡融合发展

2025-04-02 09:53:23 来源:河源日报

■李龙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河源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规划,提出要推动龙川县现代物流产业园、龙川冷链物流产业园、紫金电商物流园等一批新增物流仓储项目规划建设,发展县、镇、村三级物流。

县、镇、村三级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在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能有效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发掘农村内生潜力,打通农村地区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要素流、知识流的高效流通,促进消费品下行进入乡村、农副产品上行进入城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河源市“1+3”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全市“一县一园”“一县多园”的发展布局。其中,连平鹰嘴蜜桃、忠信花生获评“广东省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银牌项目”,快递服务现代农业成效明显。同时,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建设有和平县的“耘客和礼”、东源县的“东源电商”、紫金县的“源味紫金”“村长伯伯”等电商品牌,各县域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万元,农村物流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全市现有县级邮件快件处理中心37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5个,有456个乡镇邮政快递网点,已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274个,初步搭建了“节点+网络”(县级处理中心、镇级网点、村级服务站)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但河源市县、镇、村物流体系建设还存在村级配送成本高、寄收难度较大、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我们要加快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要素保障,以县、镇、村物流体系建设助推河源城乡融合发展。

一、加快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

在县级层面,加快建设具有物资专业仓储、加工分拣、全县分拨、区域配送、货物中转、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等复合功能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有效承担县域物流资源集散,夯实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基础。同时,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成果,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化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强化主体孵化、品牌打造、网络运营、仓储物流、供应链整合等功能。在乡镇节点,乡镇是连接县城与各行政村的中心枢纽,乡镇物流网点建设是健全县域物流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要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以改造提升建设方式,形成具有收集、分拨、仓储(含冷库)、配送、电商、信息采集、包装和停车等功能的乡镇物流配送站。在村级末端,农村是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末端,是县域物流体系建设的难点堵点。要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相关行业的网络与资源,并充分利用村委会服务中心、农家店、交通站点、闲置校舍、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等改造提升,在全市各个自然村合理布局物流快递公共配送点,加密农村配送网点,健全农村物流的末端网络,快速建立村与村之间的物流体系,并且与城镇物流体系相连接,增加覆盖范围,全方位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探索冷链公共设施建设、营运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覆盖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二、推广运用共同配送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寄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针对乡镇、农村地区物流体量小而分散、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可以搭建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将多家配送企业联合起来开展乡镇、农村地区共同配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提高配送效率。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邮快合作”。探索乡镇快递物流共配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发挥邮政农村网络优势,以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乡镇的普邮营业场所、邮乐购站点、村级邮政服务站点等)为基础,以快递服务资源为平台,将快递服务半径延伸到村级,着力打造高效稳定便捷的城乡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联合交通部门共同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在保留基本客运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拓展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商物流等功能。同时,拓展乡镇、农村站点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乡镇客运站、城乡公交首末站、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普通公路基层养护机构、乡镇邮政服务所、乡镇供销社等乡镇站点,拓展客运乘车、邮件快递、电商销售、农资供应、新能源车辆充电等综合服务功能,升级打造“多站合一”的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站。

三、加快培育农产品电商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物流体系建设

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区域资源,推进“快递+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模式。比如,猕猴桃销售旺季,各寄递企业在和平县共设立了39个揽收点,投入工作人员183人,寄递车辆39辆,配备了1辆冷链车,实现了对猕猴桃主产区的全面覆盖,为猕猴桃的寄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确保了农产品上行通道高效畅通。因此,河源市各县域要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增强线上市场竞争力,开展“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活动,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同时,鼓励各地发展即时零售和社区电商,创新农村居民线上购物方式,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以农产品产业“上行”和工业消费品“下行”的需求增量,倒逼邮政、快递企业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布局。

四、健全完善各方面要素保障,助推县镇村三级物流转型升级

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资金、土地、劳动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集中支持,更需要新一代数字、信息、专业型人才等新要素的有力支撑。要构建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工业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建立集追溯、共享、存储、征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各类信息互联互通。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结合河源市各县域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对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冷链运营、旅游管理、营销、环保、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河源市本地高校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定向开设相关专业,形成稳定的人才供给。要探索设立农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借鉴广西柳州在“有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有寄递物流需求”的行政村设置农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的经验,在县、镇、村物流站点增设公益性岗位,通过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方式吸引当地村民竞聘,既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解决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薪酬待遇难题,又可以激活乡村寄递物流“末梢”、解决快递进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由政府牵头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物流工作小组,建立跨地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农村物流相关规划、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运用等方面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大物流”概念,在政策协同、监管共治、资源互补等方面形成有效统筹调配,切实推动农村物流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相应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对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物流园区、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改造、试点示范、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等方向,以补贴、贴息、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引导和扶持,全力推动河源市各县域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是2024年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上一篇:厚植教育强国建设的民生根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