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进河源高质量发展

2025-03-03 11:00:25 来源:河源日报

■吴云

2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了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奔头和劲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锚定目标、整装出发,结合河源实际,发挥河源优势,加快构建独具河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以新成效努力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

一、紧紧围绕产业建设“大会战”,全面谋划产业大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紧抓产业平台建设,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一体谋划,整体推进河源高质量发展,实现河源绿色崛起。一是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河源应持续抓好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聚焦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提速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一般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市场广、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应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招商、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摸好传统产业底数,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并利用科技创新、数智技术等,带动传统产业把质量搞上去、把品牌立起来,夯实河源高质量发展基础。三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顶梁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河源应聚焦现有的产业集群,持续加强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壮大工业集群,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一些韧劲足的千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打造适合河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四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可以根据河源实际,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培育一些产业,比如,谋划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促进技术迭代升级,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

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夯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河源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河源应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建强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培育优质企业、精准招商引资、强化科技赋能,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努力奋进。一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大抓产业建设“大会战”为契机,狠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当家之基,加快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要充分认识制造业在壮大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结合河源实际,加快主导产业升级重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促成制造业产业聚集。二是深度推进“融湾”“融深”行动,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建设“大会战”主题,抓项目、抓招商引资、抓园区建设、抓主导产业,并加大与大湾区无缝链接,引进一批绿色环保、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河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大抓产业、大抓平台、大抓项目、大抓企业上下功夫。紧密对接深圳和大湾区产业、科技、人才、市场等要素资源,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助推河源实体经济壮大和制造业发展,不断增强河源绿色发展新优势。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目标导向。河源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水源地,也是河源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永恒竞争力。河源必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落实省委赋予河源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实施绿色崛起目标任务。一是要开展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推行绿色制造,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从而实现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要紧扣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路线图”,构建河源“融湾”“融深”绿色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生态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规划和一体化建设,持续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奋力建设绿美河源,让河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三是在生态建设上,既要注重整体谋划、长远考虑,又要着眼当前实际、厚植生态环境优势。要结合河源实际,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河源的绿水青山,持续完善生态制度,继续优化生态空间,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以更高标准保护河源的蓝天、碧水、净土。四是坚守绿色发展底色。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个主题,培育新兴产业,以水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引进优质项目,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助推我市绿色发展和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四、依托河源地方特色,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需要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之间协同融通、高效运行来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此,全市上下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培育壮大县域特色工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奋力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全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要进一步强化现代乡村产业支撑,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和精深加工业集群,拓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二要依托河源特色农业,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努力提升河源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河源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发展生态畜禽、丝苗米、油茶、茶叶等现代农业“1+3”主导产业。围绕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全力整合农旅结合产业资源,不断完善河源农旅结合产业链条,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推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推进河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上一篇: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