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024-12-27 16:56:22 来源:

■张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上下功夫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释放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发展和创造活力,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上来。

(一)要深深扎根群众之中,让群众的每一声呼唤都成为指引改革航向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改革目标、确保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矢志不渝地坚守党在长期实践中锤炼出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宝,通过实地考察、定期走访、蹲点调查及网络问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深层需求、期望和关切。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高效、透明的群众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群众对改革措施的反馈意见,以群众的意见为镜,以群众的期待为尺,不断优化和调整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更加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推动改革大业不断向前迈进。

(二)要牢牢依靠群众力量,让群众的智慧和潜能化作驱动改革巨轮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紧紧依靠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依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涉及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亟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群众参与来逐一破解。一方面,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如同春风化雨,将改革蓝图变为生动实践,把改革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丰硕成果,确保改革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另一方面,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广大人民群众立足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出新颖独到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犹如破冰之斧,有助于打破陈规陋习,推动改革不断跨越新的高度,实现新的飞跃。

二、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上下功夫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必须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各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一)要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不仅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紧紧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全面、深入、系统地推进改革。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并精准把握新时代人民需求呈现出的新动向和新特质,既要站在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宏伟视角理解人民群众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殷切期盼;又要从社会发展的广阔层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生态文明的全面追求;更要从现实生活的细微之处真切感受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稳定就业、高效医疗、坚实保障等的迫切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承公平正义,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精心制定每一项改革政策,有效落实每一个改革措施,确保改革既符合国家发展大局,又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期待。

(二)要着力解决发展中凸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阶段运动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的持续演进必然引起社会主要矛盾的逐渐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其中“全面”是达成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全面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市场体系、调整政策导向,以推动经济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领域间的发展差距;“深化”则是实现充分发展的内在诉求,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评判准则上下功夫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必须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坚持用党的初心来指引和校准改革实践。

(一)要将推动国家整体繁荣与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改革的基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一些反对力量蓄意歪曲中国改革的意图,将其标签为“自由主义化”和“全面市场化”,企图误导公众、阻碍改革。针对这些言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每一步的改革与创新都深深植根于自身国情与民意,绝不可能盲目照搬或机械模仿西方模式。中国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有效地推动国家与社会建设水平实现更大的飞跃。

(二)要将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起点和归宿。《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务必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坚定不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以这一原则为衡量标尺,全面审视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主张,对任何因制度安排不合理引发的公平正义缺失问题进行迅速识别和妥善解决,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精准对焦其真正的初衷。

(三)要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校准分配改革红利的标尺。改革红利是通过制度变革或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和回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不断被释放。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国家在制定改革政策、推进改革措施时,充分考虑改革红利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在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管评估,鼓励社会参与,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共享幸福和尊严。

(作者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