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积极探索“绿富”双赢有效路径

2024-01-29 15:28:06 来源:

■肖小爱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善于持续创新,积极探索各种新办法、新路径,着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这是河源锚定全省大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扛起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使命担当的重要部署安排。我们要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强化生态保护,积极探索“绿富双赢”有效路径,持续提升综合效益,推动河源从“绿”的样板向“绿富”双赢的样板跃升。

一、向绿而行,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态环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河源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饮用水源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河源调研时要求,要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河源样板。这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河源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河源,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着发展建设的全过程。近年来,从打造“广东绿谷”,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到奋力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守牢生态屏障,聚焦“绿起来”,创造了高品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绿色空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排名全省前列,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国前列,新丰江水库、东江河源段水质分别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生态绿色空间持续扩大,森林蓄积量、生态公益林面积、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等在全省排名前列。接下来,要继续大力度、强措施做好铁腕治污、推进植树增绿、环保基础投入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争高品质生态环境和生态绿色空间持续领跑全省。

二、向富求变,深刻把握当前发展大势

护一方生态,促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不是我们的追求,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同样也不是我们的目标。近年来,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绿色发展优势凸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面对“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市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2023年前三季度,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6.40亿元,同比增长4.5%,与全省前三季度增速持平;从总量看,河源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1%;从结构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约3.5个百分点。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进有空间、退无后路”这个基本市情,在把握大势中掌握主动、在认清竞争中追赶超越、在抢抓机遇中奋勇争先。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下的发展大势,全面分析河源绿色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找准发力点,向富求变,在战胜风险挑战、突围激烈竞争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三、“绿富”双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实现“绿富”双赢,创新是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着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要结合河源的自然禀赋、生态资源、地理区位等实际情况,持续创新、搞出特色、取得成效。

一要在提升“绿富”价值上多出实招。充分依托市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导向作用,促进要素流通,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拓宽生产经营渠道,促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增值。持续挖掘历史悠久、具有河源特色且质量有保证的农特产品,继续推动和支持更多的农特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蜜桃、东源板栗、紫金春甜桔等河源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深入挖掘河源绿水青山蕴含的独特生态涵养、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潜力空间,提升生态产品的创新力,如将“客家文化”“恐龙文化”“温泉文化”等河源独具优势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与时下热门的“露营+”“研学+”“亲子+”等生活体验方式结合起来,打造更多的网红打卡点。

二要在发展“绿富”产业上多增实效。紧抓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机遇,持续发展壮大当家产业,推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开展项目招引;继续发挥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在生态发展区领先发展优势,深入实施产业扶持系列政策措施,利用水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速积蓄产业动能、壮大产业集群。依托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和现有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带动,加快发展生猪、茶叶、蔬菜、水果、丝苗米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竹等林木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紧扣当前人民群众对休闲、体验式旅游新需求,立足河源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丰富康养、教育、体验等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和休闲小镇,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三要在转化“绿富”机制上多探新路。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先行探索建立GEP核算指标体系,从标准规范、实践应用等多方面建立完善机制体系,让生态产品价值充分反映现实需求,为绿水青山科学“定价”;积极构建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行业市场交易平台,推动林业碳汇、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使用权、排污权等交易;加强对生态资源的分配、规划和管理,强化配套制度建设和保障,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扩大绿色产业信贷政策覆盖范围,推动绿水青山加速“变现”。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上一篇: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