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坚守文化自信

2023-11-14 15:57:10 来源:

■张伟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线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主线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正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从实践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对文化工作布局的各个方面作出了详细的部署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从现实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是“国之大者”。文化自信已经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是“守正创新,两个结合”

守正,就是文化事业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和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就是文化事业发展要有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要求,“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经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新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又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理论深度,也有理论高度,还有人文温度,能够有效满足和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与发展需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前提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出现过‘人的自觉’,写下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看来21世纪我们将开始出现‘人类文化的自觉’了。在新一页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应该有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觉的恢宏篇章,在世界上起一个带头的作用。”费孝通先生把“文化自觉”的历程概括为大家熟悉并广为流传的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性的新发展阶段,光有文化自觉显然是不够的,更应该有文化自信。

习近平文化思想很好地回应了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之问,那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起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河源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河源文化自信需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独特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外来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

河源要体现对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恐龙文化、生态文化、广府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尊重,同时更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思潮的价值引领作用。河源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富艺术性的工作,必须顺应群众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式手段和制度机制,把想说的与想听的、“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如盐在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这样才能促进“五味”调和,生成“精神大餐”,让人民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河源还应深入挖掘“两地”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革命遗(旧)址保护修缮,用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和红色文化去影响与引导当代河源青年和社会各界。

河源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措施,要深刻认识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把文化建设上升为河源根本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国家大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打造广东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地方高校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坚守文化自信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民族育魂的工作。地方高校是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战场,也是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其根本任务是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我们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类文化发展史和文明发展史上散发出夺目光彩,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奇珍异宝,而且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成长壮大的精神食粮。中华传统文化如浩渺的江河之水,少不了有浊水污泥。我们要滤其浊水,去其污泥,将鲜亮清澈的、富有营养的、美味可口的文化之水,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潮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运用价值和时代意义,并将其推广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旺盛生命力。

我们要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有力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助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时代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让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以自信不疑的情怀展示自我,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完善自我,以卓尔不群的格局成就自我,为“讲好中国故事”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