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河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刘路红
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先后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进行调研,指导我们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开发利用好河源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河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革命史迹和纪念场馆是红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弘扬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为河源繁荣发展汇聚磅礴动力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源地区的英雄儿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此,河源存有许多革命史迹,这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革命史迹、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为重要载体,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革命遗址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河源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方之一,是和海丰陆丰一起最早成立县级苏维埃政府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组建工农武装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之一。这些,都切实印证着河源革命斗争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儿女在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有1.3万余人,其中在册英烈有2581人,涌现出以“东江三杰”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为主要代表的革命烈士,他们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党史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河源全市共有革命战斗遗址、烈士纪念碑、党组织遗址等红色资源685处,其中龙川县有191处,东源县有148处,紫金县有118处,和平县有110处,连平县有83处,源城区有18处,江东新区有17处。这些红色资源中,有278处被列入全省重点革命旧址,50处被列入全市重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这些革命史迹将鼓舞河源人民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河源的繁荣发展汇聚磅礴动力。
二、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做好革命遗址旧址的开发利用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红色资源开发持续火热,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对革命遗址遗迹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河源市虽已经制定颁布《河源市革命旧址保护条例》,但在落实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效果上还有待加强,部分革命遗址遗迹在保护管理上还没有走上法治化轨道。二是开发保护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抢救保护、修缮重建困难,部分革命史迹已严重破损、倒塌甚至消失。三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利用简单、展示形式单一。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的红色文化精品还不够多,如展现河源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图文影像资料不足等。四是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影响力不大,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县区政府对红色文化品牌的建立与推介力量不足,社会认知度与品牌效应较低,没有建立起知名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这些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鞭策我们要踔厉奋发,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旧址的开发利用工作。
三、凝聚奋进力量,以红色文化助力河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革命史迹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加强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河源要在整体盘点和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启动协调机制,制定和开展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传承的长期规划。对革命遗址遗迹的范围、保护管理模式、经费保障、开发利用、处罚办法等进行明确,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推进革命遗址遗迹的挖掘、修缮和保护工作。
(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对685处革命史迹和场馆进行基本维护,渐次推进有关软硬件建设,将有条件的革命遗址申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改造、升级一批重点革命遗址旧址,建设一批重点“红色村”。要把提升红色旅游景点内涵与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结合起来,完善红色旅游的区域网络与布局,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点,加强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三)引领舆论导向,实施红色文化研究整理工程。
加强对河源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依托丰富的党史资源,开展史料挖掘整理、推进党史基本著作撰写。开展党史课题研究,推出一批质量好、水平高的研究成果。举办大规模的理论研究讲座,召开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高河源红色文化的附加值,切实提升河源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知名度。如开展“五兴龙苏维埃与中央苏区”的渊源、价值以及蕴含思想的专题研讨会,对开展农民运动史实进行研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努力加大对河源市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为红色文化传承开拓新途径。
(四)创新宣传模式,扩大河源红色文化的营销影响力。
新媒体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工作的创新形式,是广泛提高河源市红色文化资源认知度的主要渠道。应将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腾讯视频号、微博等作为宣传窗口,对河源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广泛传播,确保每天都能发布相关主题文字、视频等,并利用其受众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河源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各地的社会认知度。比如利用抖音的话题式营销,推出苏区革命遗址群、“东江三杰”、福建会馆、“四·二六”武装暴动等标签作为话题,引发用户们持续不断关注河源市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互动功能,从正面引导舆情,积极营造促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河源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创造机会,扩大河源红色文化的营销影响力。
(五)凝聚奋进力量,以文旅融合打造河源红色文化品牌。
河源急需建立红色文化品牌,以红色文化品牌应用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升红色文化的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一是挖掘、总结和整理河源市的红色戏曲、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资源,对河源市各地重点红色革命遗迹进行修缮,宣扬革命年代为建党和开国大业作出了贡献的历史人物等等。二是可以围绕“东江三杰”等知名人物及其生平、旧居等开创性地研制文旅商品,如设计河源红色人物旅游路线,设计红色人物卡通文创作品,让红色文化从多方面多渠道深入人民的生活当中。三是文旅融合共同发展。运用智慧旅游等服务项目将散落的河源红色文化资源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连接,策划构建游览路径,组合出多条主线一个主题的多层次红色旅游线路,尤其重点推出河源市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革命史迹。四是提高红色游览质量,优化游客出行体验,为红色旅游发展保驾护航。要丰富旅游线路的内涵,在纪念场馆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展览,运用VR、全息投影等技术给予游客“沉浸式”体验,将红色文化的震撼力借助现代科技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带给旅游者全然不同的情境感受,以此凸显河源红色文化价值,打造河源红色文化品牌,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作者系市社科联主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