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河源乡村振兴
■王映 廖文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和行动指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乡村振兴是重点。而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层党建引领。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河源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河源乡村振兴。
一、以高质量党建夯实人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基层队伍建设,他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直接关系“三农”工作的实践成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是人才,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为此,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员队伍,并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围绕河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人才招聘、管理、培训、考核、激励约束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机制,推进河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河源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战斗堡垒作用;二要大力发展河源农村基层骨干队伍,抓住“关键少数”,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头雁”“领头羊”队伍,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三要培育河源农村青年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补充农村党组织的新鲜血液。要重视发展青年党员,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返乡平台,鼓励更多青年才俊扎根河源,不断增强河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河源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二、以高质量党建巩固产业发展势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要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目前,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新矛盾,已脱贫地区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单一等挑战依然存在,这些不稳定因素不仅制约着脱贫攻坚的质效,而且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河源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河源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河源的水资源、茶叶、油料和水果等广受赞誉。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要针对河源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河源农村的各项资源,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进河源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要充分依托河源各镇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各镇村实际,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生态立体农业项目;要充分发挥好当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收益;要充分调动河源农民群众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走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三、以高质量党建增进民生福祉
根据河源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61518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1.50%。可见,乡村振兴事关河源市发展全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河源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持续用力,在解难题办实事上持续用力,在跟踪问效提质上持续用力,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尤其针对群众较为关注的土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实现党政和群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互通。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农民群众现实需要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一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靶位定向聚焦农民实际问题。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户家中,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要根据农民的现实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帮扶措施。根据农民现实问题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设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最后要推动农民急难愁盼问题落实落地,严格执行各项惠民政策,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以高质量党建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农村基层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乡镇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村民以及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如今,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是乡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党内凝聚力和组织力,延伸基层党组织触角,为政策的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能够形成多元联动机制,积极推动村民和各种民间组织的作用,夯实自治基础,增强自治能力。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乡村发展的需要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发挥组合拳优势,协同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一要整合精英力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动力。把当地退休老党员、创业能人、乡村教师、知识精英等人才聚集起来,形成乡村自治的中坚力量;二要多元主体联动,构建乡村共建共享机制。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切实把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以及各种民间社会组织联动起来,从而推动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有效发挥党建工作对乡村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凝聚多方合作“最大公约数”,共同绘就河源乡村振兴“同心圆”。
五、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为此,要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面对农村基层党建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针对新时代农村的新挑战,不断探索出高质量基层党建的新路径,才能为河源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