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报评论员
希望的田野上,春潮涌动。昨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会在东源县召开。市委特意把此次高规格会议开到县区一线,发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动员令,目的在于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握形势、振奋精神,推动各县区在新赛道上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奋力开创“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仰观大局,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省委、省政府深入审视广东所处历史方位,精准把脉当前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统筹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立足市情,我们亟待在新赛道“换道超车”。河源是农业大市,经过多年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断夯实;但与农业强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依托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我们可以用工业武装农业、用城市带动乡村,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步伐,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可以利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吸引珠三角的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聚集,不断优化我市生产力布局;可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新增长点,为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河源贡献。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闻令而动、干字为先,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此带动全市“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施“百千万工程”,要聚焦“抓什么”。“县域活则全市活”,必须抓住县域这一重要发力点,切实抓好强县促镇带村,分类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兴县,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县镇村各尽所能、各展其长。
实施“百千万工程”,要聚焦“怎么抓”。“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突出强化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积极探索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加快制定“百千万工程”政策体系,用好新型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引导资源要素源源不断投向县镇村建设,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实施“百千万工程”,要聚焦“谁来抓”。“百千万工程”涉及面广,必须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当前,河源已组建起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接下来要重点统筹“主抓到县”与“由县主抓”,加快构建县区一级指挥体系,落实派驻县区指导组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区当主力、担主责、唱主角,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带领镇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场”,就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练兵场”“大考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赶紧动起来、干起来,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敢为人先的工作氛围,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俯下身子肯干、撸起袖子实干、迈开步子敢干,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练兵场”“大考场”上“练出真本领、考出好成绩”,凝聚起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硬核”力量,高质量谱写河源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