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消费潜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何翠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激发广大市场主体活力,深挖内需潜力;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加凸显。2021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连续八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引擎。
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思潮的阴影明显有所强化,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激活消费潜力壮大国内消费市场,对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应对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重要意义。
激活消费潜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是关键。从经济学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出口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自己不能左右。投资必须有高投入的支撑,投资增长持续承压,且投资是中间环节,必须转化为最终消费才能推动经济良性循环。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也是再生产的起点,是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国人口基数大,蕴藏着庞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国民的购买力逐年提升,激活消费能够释放巨大经济活力,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激活消费潜力,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变革时期,消费规模在扩大,消费结构在升级,并在消费中不断催生新型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将促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这也是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填补质量缺口。顺应消费变革大趋势激活消费潜力,能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新高度,能够从深层次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活消费潜力,是加快恢复我国经济活力的“强引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冲击,随着新冠疫情持续袭扰全球,外部需求大幅萎缩,我国经济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要重振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必须激活国内消费潜力,做大国内市场,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激活消费能够有效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把准国内消费热点,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是维持运营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强大的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的最大底气,激活消费潜力,培育内需市场将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促进我国经济在复杂情况下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依托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国土空间等条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特性。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多管齐下,激活消费潜力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基础,必将成功构筑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策护航,提振消费信心。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是消费能力和消费环境。要激活消费,必须从政策上发力,增强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让居民有消费能力,能消费。提高居民收入首先要稳定就业。政府要加大对困难行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少裁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度挖掘扩大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空间和渠道,稳定和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最后,要让居民有良好的消费环境,敢消费。安全便捷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提升消费体验、有效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条件。要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管理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消费维权工作,着力打造诚信、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
二是供需联动,激发消费活力。从供给端来看,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破除机制体制障碍,营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坚持市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从需求端来看,在持续提升吃穿用住行等传统消费的基础上,要把握消费新特点,释放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亮点和增长点,大力培育旅游、体育、文化等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引导、刺激民众消费。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三是顺势而为,创新消费方式。受疫情冲击,近两年来,居民活动较少,抑制了一些消费,对传统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是,新型消费方式持续火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催生消费新业态,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线上办公、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形式层出不穷,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潜力显现。释放需求潜力,必须紧跟消费趋势。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消费场所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式综合体等方向转型,提高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依托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粉丝经济”为突破口,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拓展消费空间,提振经济动能。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