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新篇章
■雷玉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河源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新篇章。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2021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受了超大型国家伟大实践的检验。新时代10年,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战略上越来越成熟,实践上越来越丰富。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从“现代化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民族走上了通往现代化的历史必由之路。
(二)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制度弊端,成为世界现代化格局中的“一股清流”,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中国有近代180多年来经历的百折不回的历史命运,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走过的荡气回肠的光辉岁月,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开创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有改革开放40多年创造的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有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方案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中国只能走自己的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优势、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心骨、定盘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党的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路径。以党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以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提供根本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造福人民,是我们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进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为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体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新篇章
(一)奋力谱写370多万人口的河源现代化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比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还要多的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发展任务之重、协调难度之大、潜在优势之强前所未有,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努力,克服更多困难。河源作为粤北山区市,在全省发展水平靠后,农村户籍人口众多,人口外流近90万,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个困难和短板,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下更大功夫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一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二)奋力谱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河源现代化新篇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10年,河源市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与全国一道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大力实施民生保障行动,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常态化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机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健康河源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奋力谱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河源现代化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追求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互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并举,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双提升。我们要以市县(区)两级协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一体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苏区精神,继承和传承客家文化,深化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源现代化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民族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10年,河源的青山变得更绿、绿水变得更清,河源像呵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着万绿湖这一湖“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今后,河源作为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要更加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经济产业,加快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五)奋力谱写开放包容发展的河源现代化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市要加大力度和港澳台和友好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交往,联系和服务好在我市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侨胞,大力发展独具河源特色的外向型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