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
■周金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聚焦优化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制造业、“两新一重”、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市第八次党代会强调,要积极扩大消费促进有效投资,有效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面向“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投资是指对固定资产的形成真正作出贡献的投资额,是一个区域发展最为重要的养分,缺乏资本积累和有效投资的支撑,经济必然会缺乏动力和潜力。从有效投资的长远影响和效果看,其对优化供给结构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当前河源正处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关键发展阶段,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投资对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优化投资结构的拉动作用和综合效率,驾驭好投资这驾“马车”,使之成为稳增长的压舱石和增潜力的助推器,将是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抓手。
一是着力于“补短板”,以有效投资促经济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要素,用好可以利用的政策举措,释放一切可以释放的潜力潜能,提高资本的服务和供给能力,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近年来,投资对河源的贡献不断上升,关键作用充分显现,但与一些高于河源约20个百分点地区的比率相比,河源投资需求空间广阔、潜力也大。因此,要围绕乡村振兴,补齐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投入,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短板,精准布局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公共设施供给水平和服务效率,提升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综合竞争力,特别是要提升制造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发挥市场在产业投资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改变产业发展对传统中低端路径的依赖;围绕民生工程和民生保障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民生支出持续增长,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挖掘消费潜力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实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增长政策举措,打造对接“双区”的营商环境,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共渡难关,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河源生态优势,守稳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美丽城乡建设。
二是着力于“调结构”,以有效投资促经济增潜力。按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要求,既要减少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产能过剩行业和投资效益低下等领域的投入,更要顺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实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有效投资,以有效投资拓展经济发展潜力。加大第二产业有效投资,逐步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激励实体经济加大有效投资,优化新增产能投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以有效投资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聚焦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电子信息、水经济、先进材料等五大产业,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机遇,依托产业基础、优质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吸引产业资本进入五大产业,加大产业链有效投资,完善产业链配套能力,推动更多五大产业链项目动工投产,全力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生态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以有效投资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发力项目投资,提升项目审批效率,简化和完善项目审批流程及要求,创新重大项目服务方式,实现重点项目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以项目有效投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中央预算资金、省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来源,拓宽5G、工业互联、“两新一重”等投融资渠道,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和范围,提升投资效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增长点,以有效投资培育经济新动能。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