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着力打造美丽广东的“河源样板”

2022-06-14 11:39:09 来源:

■杨天英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过去五年来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同时强调在新征程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确保“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河源作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要全力贯彻好党代会的重要精神,切实按照省委书记李希寄予的“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要求,着力把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打造成为美丽广东的新样板。

一、正确看待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与经验,有力增强打造美丽广东“河源样板”的自信和勇气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过去五年来,全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是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科学总结。而作为广东的生态发展区,河源始终贯彻落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市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河源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领跑全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河源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今后,河源要更加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并更为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同时立足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让全市人民在山清水秀中过上更加健康、更加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河源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那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总结经验。第一,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源绿色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第二,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实行“面上保护”与“点上开发”相结合,凡是有损环境的项目,就决不开发。第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把过去的招商引资转变成现在的招商选资,哪怕是牺牲GDP的增长,也要确保生态良好。第四,始终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蓝天碧水净土作为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重要底色,强力推进督察整改,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第五,始终坚持“唱好山歌”“念好水经”的发展路径。把青山和绿水作为河源最大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山”的作用,科学利用“水”价值,在山水相依中精心谋划河源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认识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弱项与短板,勇敢面对打造美丽广东“河源样板”的问题和挑战

毋庸置疑,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与经验,有力地增强我们对于打造美丽广东“河源样板”的自信与勇气。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存在的各种短板与诸多弱项,勇敢面对打造美丽广东“河源样板”的问题和挑战。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全市生态环境在整体持续优化的大趋势下仍有一些局部问题需要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以市党代会报告之上述论述为分析出发点,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与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如不能较好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河源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实施。

一是生产活动粗放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需求日益旺盛,而这一系列需求所引起的生产活动对于全市生态环境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是生活方式随意化。“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农意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镇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旱厕粪水排放不当问题,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隐患。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化。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短板仍待加快补齐。危险废物规范处置能力仍然不足、生活垃圾焚烧率还未实现突破、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压力大、污水管网还不完善、污水收集率较低、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环保意识淡薄化。特别是企业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多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如何降低成本,对于如何提高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减少污染及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深的认识。

三、准确把握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与机遇,科学定位打造美丽广东“河源样板”的方向和路径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关键步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调“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提出要“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支持河源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风尚”,进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报告的这些论述,既是我省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也是河源生态建设所处的发展环境,更是河源生态文明上新台阶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报告的这些重要精髓,努力推动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建设以现代高效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是抓住重点,建立绿色低碳化经济体系。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使“河源”二字不再成为低端落后的代名词。二是把住难点,努力构建生态安全新格局。重点是要打造“屏、廊、网、面”立体化生态安全,努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扎实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各种优势互补、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三是紧跟特点,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河源。坚持全领域、全地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努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是瞄准热点,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塑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态文化;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有效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把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

总而言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部署,为我们今后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打造美丽广东的“河源样板”,既是利用好这一契机的重要行动,也是推动河源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举措。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努力把美丽广东的“河源样板”建设好、呵护好!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