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打造广东生态发展新标杆
■邱寿强
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我省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在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时,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北部生态屏障,把北部生态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这为河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河源作为生态功能区、广东的生态屏障,必须找准河源的历史定位,定好河源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把河源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为我省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展现河源担当,贡献河源力量。
首先,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我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需要。区域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18年省委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采取了有力的举措,区域发展格局形成,成效初步显现。这次党代会,再次把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进行部署和要求,强调“核、带、区”要打好特色牌、协作牌,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对包括河源在内的粤北地区,要求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对接珠三角、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和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河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其次,打造全省生态发展新标杆,河源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河源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用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河源的青山绿水,持续保证河源生态环境各项指数排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其中断面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几项重要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有些指标还处于全国前列。同时,河源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广东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也在我市境内。河源曾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以及“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碧水蓝天,已经成为河源“最亮丽的招牌”和最好的“城市名片”,河源,已从落后的山区市发展成为一个生态优美、环境优良、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打造全省生态发展新标杆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三,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才能顺应时代要求,破解新历史阶段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未来,河源要打造全省生态发展新标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必须把准河源发展的功能定位。“一核一带一区”将珠海、粤东粤西沿海和粤北地区划分为“核心区、沿海经济带、生态发展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区域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力举措。河源与韶关、梅州、清远和云浮等5个地级市划为“生态发展区”,是从全省大局出发,基于这五个地市发展的资源禀赋而赋予的功能定位。作为“生态发展区”,并不是只保护生态,不发展经济,不招商引资。正确的道路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做到绿色发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
二是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厚植河源的生态优势,发挥“生态发展区”的功能,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买单的旧路老路,应立足于河源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省委要求,切合河源实际,具有持续力的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因此,我们要坚守环保底线,严把项目环评关,要转变招商观念,由招商引资转为招商选资,绝不让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益的项目落户河源;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符合河源生态优势、资源禀赋的新产业。同时,要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河源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持续排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高更强。
三是必须培育产业新体系。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的标杆,一定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委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的目标,着力培育符合这一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那就是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五大产业”,完全符合省委对河源的功能定位,也符合河源发展的优势发挥,是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发展新标杆的根本路径和有力抓手。目前,河源“五大产业”已有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要抓住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大好机遇,借助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辐射带动,积极“融湾”“融深”,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奠定坚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河源最大的优势。巩固好河源的生态优势,也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擦亮河源“生态”底色,把河源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发展的新标杆,为我省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河源贡献,展现河源担当。
(作者单位: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