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几点思考
■丘伟生
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提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水平。河源农村区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质、空气、光照好,生态优势凸显,农业基础设施设备明显改善,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条件日臻成熟,可大力推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去年以来,我市聚力抓“三农”,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升级,产业发展后劲不断释放,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90家,农业龙头企业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新增了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制约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因素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功能定位,面临严峻挑战。因我市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区市,可供机械耕作的成片的平坦的土地少,还存在农药化肥利用率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还未全面实施,农业绿色生物防控水平相对较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较好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和承载量,协调好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关系,在高水平保护中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是我市要做好的重要答卷。
(二)农民素质不高,技术人员紧缺。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导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员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农业从业人员劳动力素质偏低。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和一些大学生择业观的改变,愿意回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不多,导致我市农村人才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三)资金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从总体来说,河源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对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民培训等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不利于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从个体农户方面来说,农户收入低,单靠个体农户没有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从企业方面来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的很少,有些农业企业因农业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收益回本慢等原因难以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从金融部门方面来说,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贷款额度有限,大多不愿对农业进行信贷投放,导致农业生产贷款难。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一是支柱性农业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品牌效应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大多数农产品普遍采用初级加工,整体加工水平较低,大多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缺少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包装、营销技术。
二、推动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思考
(一)抓好规划,健全完善政策措施。要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以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为主引擎,带动以万绿湖、东江为轴的现代农业经济旅游带建设,辐射北部优质特色农业提升区、中部绿色新兴农业引领区、南部生态高效农业优化区。特别是做好万绿湖、枫树坝水库等周边乡镇环境承载量的论证,如按照环境的承载力,可以开发多少土地资源、建设多少农业园(或家庭农场)、建设多少民宿、承载多少人口等,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促进库区乡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进一步完善各级产业园发展规划和灯塔盆地规划,举全市之力支持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不影响整体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农业龙头企业及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用地需求。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河源实际,出台措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和土地资源整合,制定优惠政策,组织举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招商引资推介会,借鉴东源县新回龙镇、锡场镇等乡镇经验,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大力引进农业企业对撂荒耕地因地制宜复耕种植“太空稻”,利用山地种植油茶、林下种植南药等集中连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二)激活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离不开农业科技和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根据《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扬帆计划”“百名博(硕)士党政储备人才引育工程”,政策尽量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面所需的人才倾斜,引进留住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二是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省内农业院校和本地院校,订单式培养本地农业技术人才;与省农科院、农业高校等涉农科研院所深入交流合作,建设农业研究分院、实验室、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并以此留住人才。三是做好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农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四是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鼓励农村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职业农民,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是要建立健全现代高效农业的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要向农业倾斜,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资金、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抓好农村的道路交通、信息网络、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探索建立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机制。由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发动社会筹资、农业企业留成、农户闲散筹集资金等建立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机制,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进行风险补偿救助,部分解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高效农业金融扶持力度,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如加强对现代高效农业的贷款贴息,出台更多更灵活的农业保险险种,支持更多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进行税收减免、水电价格优惠、降低农业信贷担保门槛,整合现有涉农专项扶持资金,让各种金融扶持形成合力,促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四)突出特色,提升综合效益。一是培育壮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出一批自身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影响大的龙头企业,促进分散化经营的农户组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合作社,降低单个农户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二是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共享农产品价格、供求等信息;做强创意加工,做优精深加工,做大产地初加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谋划农产品营销策略,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大型商超等促进营销,利用河源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打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瓶颈”,提高现代高效农业产品市场化水平。三是利用区域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河源特色农产品品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传统品牌,做强特色水果、油茶等特色产业,提升品质、品位,擦亮“万绿河源”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我市农业,使河源成为农业强市,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