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强化理论支撑 开拓精品课程

2021-10-17 09:45:00 来源:

■杨天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无论是对学员干部,还是对党校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要做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培训事业,就得有较好的精品课程和过硬的教学本领。

一、党校精品课程的衡量标准与基本特征。

精品课程是“道”与“术”的兼备,它既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道艺术的大餐。一般而言,有五个方面的衡量标准:坚持党校姓党、要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要相互照应、要有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要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适宜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和理解。

(一)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精品课程最本质的要求。党校教育培训与其他教育培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突出党性教育,《党校工作条例》也指出:“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因此,党校精品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就必须突出党性教育,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和参训学员从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彰显时代性,是党校精品课程最重要的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尽相同,科学理论指引的发展阶段也是不同。比如在新时代,我们讲授马列主义课程,虽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很重要,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精品课程中一定要浓墨重彩。同时,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中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得到凝练,在课程中得到“引领性”地体现。精品课程必须要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建构和打造。

(三)蕴含独特性,是党校精品课程的典型特征。要具有底气十足的党性色彩。不可人云亦云,不要从概念到概念,要从党性教育中获取物质力量,从现实分析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具有泾渭分明的地域特色。党校精品课必须着眼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特征,通过挖掘这些特色资源,根据培训需求来组织课程。要具有立场鲜明的主体特征。党校精品课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实践性,要能够启发或者引导领导干部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二、开拓精品课程的关键之处和着力之点。

开拓党校精品课的关键点是什么?其着力点又是在哪里?一般而言,打造出一堂好的、能够充分体现党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关键之处在于课程选题把握与逻辑层次安排;着力之点在于课程内容要有厚度广度,理论分析与推演要有学术框架支持。

(一)课程选题务必要做到精准。精彩的授课题目往往能激发广大学员的学习兴趣。首先是画龙要点睛。精品课程的“睛”就是题目的内容和价值,内容不能老生常谈,而是要有深度。其次是题材要新颖独特。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充分反映党建最新成果和社会关心的热点前沿问题。其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选题内容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论断和当地的中心工作,体现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逻辑层次务必要做到精致。内容精致就是指课程逻辑层次要经得住推敲、理论和事实依据要经得起考验,其体现就是课程结构设计要精细。因为教学就好比一出戏,有序幕、有高潮、有尾声。首先,开头要引人入胜,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时事引入课题,把学员推进教师预先设计的“故事”里,使教师真正实现“牵着”学员走。其次,中间要波澜起伏,抓准学员的“疲劳点”,根据专题内容不失时机地设疑、激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员情绪不断高涨。再次,结尾要留有余味,学员听了这堂课以后,深刻感到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三)课程内容要有厚度广度。众所周知,党校教学是以理论深度为特色,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讲究理论逻辑的严谨性。一堂精品好课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厚度与视角广度。所谓厚度,是指精品课程要有历史维度的参照。所谓广度,是指精品课程还应具备宽阔的世界眼光,善于从身外乃至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历史发展大趋势。同时要站在大历史视野上看问题,从历史的得失中寻求答案,给学员以有益的启迪。要善于通过中外对比分析,为学员对国际国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四)理论分析要有学术架构。理论研究是教学的基础,要想出精品没有一定的研究积累是行不通的。例如,在解读党的全会精神时,不仅要指出文件上怎么说,更要讲清楚文件为什么这样说,文件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只有把问题背后的规律性东西讲清楚,才能帮助学员进一步把握其精神实质。真正的精品课不是“传声筒”,它需要教师的独创观点来支撑。实践证明,授课人讲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还是拼凑他人的观点,学员一听就能听出来,因此精品课程一定要有自身的逻辑架构与学术框架。

三、讲授精品课程的辅助方法和实现形式。

英国著名学者鲍门在《幽默教学: 一门表演的艺术》中说道:“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党校教学虽然是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讲究逻辑的严谨性,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对教学艺术的运用。

(一)讲授方法要激情幽默。虽然在党校讲课,有思想是第一位的,然而好的语言表达和讲课技巧也同样重要。即好的东西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好的内容也只有找到合适的形式,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讲课声音要抑扬顿挫,就是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要高低起伏,充满激情,学员听了要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特别是恰到好处的停顿,可以收到叙述清晰、引导学员思考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声如洪钟、震耳欲聋,要适可而止。

(二)表述方式要简明扼要。党校教师讲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抓住关键。貌似全面,实际上抓不住要点。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员,热衷于讲故事,而且一个接着一个;有的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效果”而偏离了教学目标;有的课件每一张PPT都布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简明扼要才是致胜法宝,也就是教师在讲课时,做到概念要准确、旗帜要鲜明、立场要明确,能用一句说得清的,就不说两句。忌粗话、脏话与口头禅。

(三)课堂形式要借助多媒体。多媒体能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特点,是触动学员兴奋点的最好工具。打造精品课程,就要充分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发挥好视频、动画的解析功能,通过精美的课件制作,把课程内容体现其中,把深度复杂的内涵用简单明了的科技手段展现出来,这也是“精品”的其中要义。

然而,学无定式、教无定法。经验与实践不同,必然造成对精品课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不管分歧如何,精品课都有一个共同点: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理论趣味化,让功底深的学员不觉得浅,底子薄的学员不觉得难,合理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作者系市委党校政治与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