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人民法院:
奋力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义容镇网上巡回法庭揭牌
■紫金县召开“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
■紫金县人民法院开展“无讼园区”诉前调解工作获得当事人点赞并送锦旗。
■紫金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到南岭金丰号茶园基地开展“法润·茶园”普法宣传活动。
■紫金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到柏埔镇、黄塘镇开展“法律赴圩”普法宣传活动。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金县人民法院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以发展稳定为重点、以关注民生为根本,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紫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努力打造服务型法院。解放思想,务实进取,积极打造创新型法院。今年上半年,紫金县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得分89.5分,在全市基层法院排名稳居第一;自“无讼”乡村(社区)创建以来,辖区3个法庭党员法官进入示范村开展普法活动、诉前调解工作11次,7个示范点均未出现诉讼案件……
回顾过往,收获满满。展望未来,信心百倍。紫金县人民法院将勇毅前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稿: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叶芊秀
加强党建思想引领 打造学习型法院
紫金县人民法院立足本院实际,将党建工作与法院主责主业紧密结合,推进“党旗引领·法润永安”党建品牌建设,在提振队伍士气的同时,有效确保审判执行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以学求知、以知践行中打造学习型法院。
举办“秋香江学堂”,助推青年干警成长。紫金县人民法院举办“秋香江学堂”,成立“紫法·思享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集体学习、读书分享会、传帮带课堂、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青年干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打牢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根基。同时,紫金县人民法院开展“紫法·师徒1+1”青年导师活动,由品德高尚、业务突出的资深法官与青年干警进行“一对一”结对,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学、思、悟、践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
今年以来,紫金县人民法院开展学习交流会9次、传帮带课堂5次、外出参观活动5次,举办“魅力·新紫法”摄影展、干警读书会、干警射击训练等业余活动7次,进一步开拓干警视野,增加阅历,增长见识。
开展“秋香江讲习”,助力工作质效提升。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法律业务学习相结合,开展“秋香江讲习”,建立部门“周例会”“周学习”制度,邀请分管院领导参加所在分管部门工作例会,围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强化管理等内容进行,实现工作推进有序化、队伍管理实质化。通过开展“秋香江讲习”,使得“学习教育、总结工作、查摆问题”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共开展“秋香江讲习”28次,进一步增进了干警的交流沟通,持续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1-8月,存案增长率同比下降35.97个百分点,结收案率同比上升9.22个百分点,执行案件终本占比下降10.56个百分点,有效提升工作质效。
开展“三亮三比”活动,推动党员示范争先。紫金县人民法院各党支部广泛开展“三亮三比”行动,即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比党性比作风比业绩。今年以来,累计有360余人次的党员干警主动亮身份,协助社区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党员法官工作业绩突出,有7名党员法官办案结案率高于80%,有3名党员法官调撤率高于70%,有效推动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创新型法院
近年来,紫金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用法治力量激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在解放思想、务实进取中打造创新型法院。
全力护航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紫金县人民法院紧扣紫金县特色茶产业发展,创新开展“法润+”等普法活动,通过走访茶企,聚焦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茶产业发展“全链条”上的法律“盲点”,护航辖区茶企增效、茶农增收,让茶香更悠远,让法韵更悠长。今年以来,该院累计走访茶企15家次,创新推出法治服务措施20条,召开座谈会5次,快审案件1件,为茶企开展法治授课1次,延伸审判职能,服务保障“紫金蝉茶”“蓝塘土猪”“蜜柚”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紫金县人民法院先后组织青年干警参观紫金铁锅、紫金椒酱、花朝戏文化传承中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助力非遗企业打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为紫金非物质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司法力量。
打造“无讼”乡村 (社区)“新模式”。今年6月7日,紫金县人民法院在柏埔镇东升村、蓝塘镇建联村等7个自然村创建“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在辖区18个乡镇设立法官联络点,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系统性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和谐乡村。自“无讼”乡村(社区)创建以来,辖区3个法庭党员法官进入示范村开展普法活动、诉前调解工作11次,7个示范点均未出现诉讼案件。
蹚出一条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子。今年3月12日,紫金县人民法院首次推出并印发《紫金县人民法院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项措施》,将涉园区企业案件纳入“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党员法官驻点工作站”,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开展“订单式”调解服务、“上门式”法治宣传服务、“专家式”指导合同订立服务。
自无讼园区创建以来,紫金县人民法院审结涉工业园区案件6件,涉案标的696.5万元,开展调研活动18次,送法上门服务8次,累计走访21家企业,走入园区调解案件2次,发放宣传册子900余份,指导合同订立5次,成功调解2起工业园劳动纠纷案,获得当事人点赞并送锦旗,“学习强国”以《河源紫金:深耕法治“沃土”厚植“无讼园区”》为题进行报道。
创建网上巡回法庭新载体。今年4月起,紫金县人民法院先后在义容镇、凤安镇和江东新区高铁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建立了网上巡回法庭。3个网上巡回法庭设立以来,该院依托“新载体”,共接待来访群众16批次15人,利用网上巡回法庭网上立案18件,在网上巡回法庭开庭11次涉及11宗案件,诉前调解40件,调解成功28件,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省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稼立对该院建立网上巡回法庭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做好经验总结进行推广,努力打造网上巡回法庭的“河源样板”。
深耕特色多元普法,播撒法治理念种子。紫金县人民法院开展“法律赴圩”“法润+”、公众号线上直播、模拟法庭等特色法治宣传活动45次,向社会群众发放普法宣传册子6000余份,累计2万余名学生、干部、群众接受普法教育。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次数破10万+次,其中有32条次特色普法宣传被“学习强国”、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微信公众号、最高法官方微博、南方+、澎湃新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众号、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河源日报》、“紫金发布”等媒体平台刊播,营造了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法治氛围。
推进一站式建设 打造服务型法院
近年来,紫金县人民法院推动一站式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整体效能稳步提升,在以人为本、司法为民中打造服务型法院。今年上半年,该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得分89.5分,在全市基层法院排名稳居第一。
“线下办”让诉讼服务“一站完成”。紫金县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齐全诉讼服务一体机、电子显示屏、打印机、扫描仪、电脑、复印机等便民设备,开通群众满意度评级功能,满意度评价在97%以上。建立“一对一”导诉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老年残障人士等特殊诉讼群体绿色窗口,实现当事人“一站完成”自助评估、保全、鉴定、法律援助、送达等所有诉讼事项。
“线上办”让诉讼服务“零距离”。紫金县人民法院聚焦群众异地诉讼难题,开展诉讼服务平台推广月活动,配置自助立案一体机等网上立案设备,推进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推动跨域诉讼服务向电子材料收转、事项申请、网上开庭、视频调解等诉讼事务拓展,实现就近可办、一网通办。今年以来,该院网上立案1190件,跨域立案3件,网上开庭122件,网上调解案件546次,网上送达文书3509次,送达案件1493件,完成文书上网2131份。
“集约办”让诉讼服务跑出“加速度”。紫金县人民法院开设专门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办理诉前保全、仲裁保全、缴费退费、开具法律文书等业务,实现诉讼服务集约办理。推进卷宗查阅集约办理,完善网上阅卷服务,推进诉讼服务“外包办”,引入了第三方驻点开展集约送达事务。同时,请求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形成“送达外包+府院联动”的送达模式,送达小组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大数据优势和村(居)委会的支持协助,提高了邮政集约送达效率。实行“送达外包+府院联动”送达模式以来,电子送达率81.9%,民商事案件单个任务平均送达时间5.15天,同比下降3.4天,公告送达案件从132件降至109件。
扩大诉前调解“朋友圈”。紫金县人民法院联合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联合县妇联建立“和·美”家事诉调对接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维稳中心、人民调解平台等调解资源。今年以来,该院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干部、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开展诉前调解,成功调解28宗案件。同时,在辖区18个乡镇均设立法官联络点,值班党员法官进入网格参与纠纷化解和预防工作,今年以来党员法官累计进入乡镇指导调解工作151次。
创新“法院+”特色调解形式。紫金县人民法院积极创新“法院+”调解模式,结合当地红色文化、风土人情,推出“法院+五老”“法院+乡贤”“法院+村干部”“法院+法援”“客家擂茶调解法”“饶让调解法”等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该院充分利用“法院+”调解模式和“客家擂茶调解法”“饶让调解法”调解案件216件,调撤率65%,调解成功率高达80%。
构建“1+1+3”诉前调解模式。紫金县人民法院创新构建了“1+1+3”诉前调解模式,即是“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特邀调解员”的诉前调解模式,增强了调解效果,提升了调解效率。今年以来,该院运用“1+1+3”诉前调解模式调解案件904件,调解成功458件,其中司法确认339件、不予起诉108件,达成调解协议11件、调解成功率50.66%。
创新“1+3+10”繁简分流机制。今年以来,紫金县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2055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1%,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由33.5天缩短至29.4天,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
百尺竿头思更进,中流击水须奋楫。在追梦的征途中,紫金县人民法院将立足发展实际,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继续砥砺前行,奋力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