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坚持生态优先,争当全市绿色发展标杆示范
“小绿叶”变“大金山” 村民致富乡村振兴
■紫金茶旅产业加快发展,茶园的特色民宿成为旅游“新宠”。
■紫金春甜桔是紫金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
■紫金蜜柚大丰收,全县蜜柚种植面积2万多亩。
■紫金温泉资源丰富,九和御临门温泉度假村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地区最热门的旅游休闲胜地。
■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家家户户种茶,村民在自家门口种茶致富。
■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5万亩
核心提示
2018年,紫金县茶叶产业园获评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随后,紫金县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0年,紫金县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2021年以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启动深入实施茶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启动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建设,茶叶种植面积突破6.5万亩,并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
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蝉茶”从默默无闻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不仅成为广东三大名茶,而且实现了山绿、民富、乡村美,成为紫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充分发挥紫金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抓工业的决心和力度,以茶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文旅产业、预制菜产业等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为紫金实现又稳又好、加快发展增添新动能。
“小茶叶”撬起“大产业” 茶农户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
9月,秋高气爽,走进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山间地头都是茶园,村民房前屋后被茶叶包围,整个小山村就像绿色的海洋,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一路上,许多茶农正忙着采摘茶叶,有的是在自家房前的茶园采茶,有的是在邻居家茶园帮忙采茶,还有的是从周边地方雇请过来的采茶工人,一片繁忙景象。
“十年前,许多村民外出务工赚钱。如今,庄田村家家户户种茶,少则二三亩,多则10亩以上,根本不用担心没事做,只要勤快,天天都有活干。”当地村民刘远发告诉记者,他家也种茶,大约10亩。价格好的时候,一年茶叶收入有10万元左右。与十年前相比,家里多了洋楼,手头有了积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盼头。
因为发展茶产业,庄田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9年,庄田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目前,庄田全村茶园面积6449.21亩,种植面积5382.11亩,年产值达6500万元以上;庄田村在家并有劳动力的农户共512户,其中480户种植茶叶,绿色茶叶已经成为老百姓眼中的“摇钱树”。
对于全县而言,庄田村仅是紫金绿色茶产业“大金山”的一角。
作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已有近700年种茶历史。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实施,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紫金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逐步发展为紫金县一项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连续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粤字号“优秀品牌”、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紫金县成功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成功创建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蝉茶之乡·甜蜜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茶产业的发展,正是紫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产业化”的实践成果。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6.6万亩,年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亿元。目前,全县103个行政村发展茶叶种植,带动4505户村民种植茶叶,解决1.73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茶农户均增收1.1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茶产业,今年初,按照县委提出的“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增效益”发展思路,紫金县研究出台《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从今年起,力争每年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50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打造5至7个大型茶旅综合体。
当前,紫金县正在加快建设中国蝉茶交易市场,并以茶产业发展模式为引领,做旺全域旅游产业,做优现代高效农业,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抓工业的力度抓农业发展 产业多点开花,向高质量发展进军
去年以来,紫金以抓工业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茶产业、农业产业、文旅产业、预制菜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多点开花的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紫金县凤安镇科学整合土地资源,利用撂荒耕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共同开展新型水稻种植,提高丝苗米产业经济效益,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以佛岭村为试点,发展“稻虾共生”项目已开始动工建设。
目前,全县已创建象牙占、益禾香、紫金香米、紫金米、量子米、东江河畔、金凤大米等7个丝苗米品牌。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各镇正在推进小田变大田项目,科学整合耕地资源,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扩大丝苗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水稻产业经济效益。
丝苗米仅是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2021年,紫金县委、县政府提出,要以抓工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茶产业、农业产业、文旅产业等原有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发展。同时,还要开辟新领域,发展新产业,重点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
为加快产业发展,今年8月,紫金县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做到一产业一专班,并每半月召开一次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对照工作任务清单,逐项听取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文旅产业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难题,确保产业发展项目高效推进。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各大特色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茶叶、三黄鸡、柑橘、南药、丝苗米等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据统计,全县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专业镇1个、专业村18个,新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家,新增“粤字号”农产品10款,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34亿元,增长12.2%,创十年来新高,总量跃居全市第一。
目前,已经完成《紫金县柑橘省级产业园规划战略图》和《紫金县柑橘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编制工作,并将引进龙头企业为土壤改良、柑橘种植、品质提升、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紫金柑橘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正在规划建设全县第一家禽类屠宰加工场,并以此为抓手,全力扶持肉鸽养殖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整合三黄鸡资源,打造紫金县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发展三黄鸡,做大做强紫金三黄鸡产业。
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永安古城、黄花古道等旅游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概念性规划,苏区红色小镇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今年10月完成,东南五镇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正向高标准、高质量前进。
今年6月,紫金正式启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目前,紫金县第一家翠叔公预制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并已完成预制菜“园中园”项目平面设计,预制菜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美好生活,不仅仅是富起来,更要让生活环境美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金县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绿色和发展“双赢”,实现了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绿色发展“多方结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