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按下“快进键”
交通架起腾飞之翼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日益完善的高速交通网络,助推紫金快速“融湾”“融深”。
■紫金县文化体育广场成为广大群众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县城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健身运动场所越来越多。
■不断增多的城市公园,让紫金县城越来越美丽宜居。
■紫金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核心提示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近日,备受紫金老百姓期待的河紫高速公路项目又有新进展。当前,河紫高速公路项目已经进入勘测设计阶段,预计明年春节前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后,从紫金县城到市区仅需40分钟。
6月,深河高铁在紫金县凤安镇设站的规划设计论证,得到设计单位的初步认可。不久的未来,紫金有望步入“高铁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金人民立下愚公志,横下一条心,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谋划“融湾”“融深”的快速通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设热潮,从根本上打破了制约紫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
交通改善,城市变美。
近年来,紫金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区道路交通路网,并正式启动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高标准谋划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多措并举提升秋香江水环境质量,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品质生活之城。
交通发展迅速 铺就紫金腾飞“黄金跑道”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多年前,受区位条件影响,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紫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路网不发达,是制约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5年12月30日,汕湛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紫金县彻底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开启发展的“高速模式”。
首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对紫金而言,不仅仅是打破“交通孤岛”的瓶颈,更重要的是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使紫金成为连接东西两翼的重要交通节点。由之前的交通“孤岛”变成交通要道,步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生活圈”,为紫金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7年,紫金县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同时又被确定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首批创建县,成为了全省唯一一个既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首批创建县,又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县区。这为紫金县加快脱贫奔康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等提供了强大支撑。
纵横交错的路网,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2020年,河惠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快了紫金县“融湾”“融深”步伐,紫金县全域全面“融湾”“融深”驶入“快车道”。
当前,紫金交通路网以汕湛高速、河惠莞高速等“一纵一横”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道355线、236线,省道242线、120线、239线、340线等为支撑,以县、乡公路为辐射,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4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44.4公里、387公里、2913.6公里,为紫金县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借助交通优势,紫金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加快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先后完成白溪旅游公路、四联至上濑公路等10条县乡公路升级改造,推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随着交通区位优势改善,一批又一批优质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进驻紫金,紫金的茶叶、春甜桔、蜜柚等农特产品陆续销往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从交通“孤岛”到打开“山门”,从国省道升级改造到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再到获评广东省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首批创建县,外联内捷路网的不断完善,构成了紫金县发展腾飞的“黄金跑道”。
城市扩容提质 打造群众满意的品质生活之城
“现在的兴安路宽敞、平坦,周边环境特别舒适,出行比原来安全很多,我每天晚饭后都会来这里散散步。”家住紫金县城敏捷珑山源著小区的市民练女士介绍说,之前的兴安路是一条泥泞小路,路面狭窄且凹凸不平,周边居民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2021年,兴安路扩建项目被列入紫金县重点民生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于2021年11月正式建成通车,全长约1公里,途经体育广场、紫金花园二期、县委党校、碧桂园、敏捷珑山源著小区和敏捷市政公园,是广大群众盼望已久的民生工程。
同时,兴安路是连接金山大道和省道242线过境路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兴安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周边5000多名群众出行难问题,更大大提升了城南新区的城市品质。
道路打通,公园建好。2021年12月,占地面积28700平方米的敏捷市政公园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公园有多功能阳光草坪、儿童活动区、青少年健身活动区、老人休闲空间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群众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每天晚饭后,必选项目就是到公园散步。周末有时间,还会约上朋友打球、锻炼身体。”家住敏捷市政公园附近的群众说,这几年县城变化很大,道路越来越畅通,休闲健身的场地比原来增多,群众特别满意。
近年来,紫金县文化体育广场、敏捷市政公园、千家寨生态休闲公园等一批城市休闲场所建成使用,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优化县内路网、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紫金加快城南新区建设。
紫城工业园紧邻县城,可共享县城生活配套设施。为加快紫城工业园“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紫金县以启动城南新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城南新区的启动建设,正式开启紫金县城华丽蜕变。紫金城南新区位于金山大道以南、安良大道以西、金源大道(新过境路)以北,主要涉及新安社区、城西村、林田村,规划占地面积约5.81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城南新区建设提速,紫金县“三馆一中心”、碧桂园二期等项目加快实施,兴安路、政法路等一批“断头路”打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西延伸、覆盖。
目前,城南新区落户的项目有碧桂园二期、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城南新区幼儿园、城南新区首期安置区、“三馆一中心”等。同时,县城东西走向的新过境公路(金源大道)建成通车,南北主干道(安良大道)全线贯通,不仅拉大县城框架面积约15.5平方公里,而且让县城主城区加快与紫城工业园联动融合发展。
同心共舞,比翼齐飞。蓬勃发展中的城南新区建设加速,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以生态居住、社区服务为主,集商业、金融、商务、商贸以及文化和创意产业、教育、医疗、滨河休闲、山体城市森林公园、市民服务等业态支撑和功能配套的绿色、智慧型高品质综合新区。
城市扩容提质,最终受益者是老百姓。近年来,紫金县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从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入手,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逐年提高城市品质,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美丽县城。
谋划未来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紫金
如今,行走在紫金县城,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交通便利,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紫金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全力提升县城内涵“智联通”,深入实施品质县城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人口、产业集聚,全面增强县城牵引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国际物流城”等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谋划布局一批提升城市品质项目,推动城南新区和紫城工业园、客茶谷连片成体、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两核、两带、四区”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品质县城和“城市客厅”。
9月22日,县委书记黄春彭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紫金县七木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情况汇报,标志着规划建设紫金县七木寨森林公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七木寨森林公园紧邻县城,这里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茂密,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徒步登山户外运动,成为许多紫金徒步爱好者打卡首选地。
建成七木寨森林公园既是满足县城广大市民优质生活的需求,更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的惠民举措。
当前,品质县城提升三年行动已经正式启动,主要分为综合交通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和市容环境提升三大类,包括县城一河两岸沿江道路和永安大道的提质和贯通、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延长线景观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排水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以实现城市品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目标。
启动品质县城提升三年行动的同时,紫金县坚持保护为先与合理利用相结合,整合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等资源,启动永安古城和黄花古驿道保护开发项目,用“绣花”功夫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延伸和拓展历史文化、红色教育、休闲运动等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紫金正在全力加快花朝戏传承中心建设,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努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紫金县城更有看头,更具城市魅力。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