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工业逆势崛起,加速聚集两大工业平台推动产业“融湾”
■紫城工业园的大阳电工新材料项目生产车间
■建设中的蓝塘产业新城,紫金要打造蓝塘新材料和新“智”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高速路网释放“高速”发展新活力,助推紫金县两大优质工业平台加快发展。
■紫城工业园一期已经基本布满项目,二期扩园快速推进。
核心提示
发展是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迅速作出战略决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在荒山开辟了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个优质工业平台。
2017年,紫城工业园动工建设,成为全省57个工业园中唯一实现“当年征地、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当年开园”目标的园区,创造了园区建设的“紫金速度”。
2020年3月,紫金精准把握政策,科学作出决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启动蓝塘产业新城建设,成为全省为数不多在疫情期间新开工建设并开园纳企的县级工业园。
202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加快两大园区扩容增效步伐,提出打造紫城工业园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蓝塘新材料和蓝塘“智”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两大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紫金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紧扣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目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全力推进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工业平台建设,依托大统营、大阳电工、金盛兰优特钢、立国制药等龙头企业,实施“补链”“强链”招商行动,向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蓝塘新材料、蓝塘“智”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进军,奋力实现紫金又稳又好、加快发展。
紫城工业园 产城融合,百亿级产业集群启航腾飞
9月,在紫城工业园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聚飞鑫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落,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紫金县聚飞鑫光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22年投资3亿元,目前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5%,是引领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是紫金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项目。
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县委书记黄春彭、县长邓红卫到园区调研时,要求紫城工业园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聚飞鑫项目建设,保障项目用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早日投产、早日见效,实现以商招商,引进更多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园区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科学谋划,开发新领域产业发展。
今年8月,黄春彭在全县产业发展联席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紫城工业园楼宇产业园规划。这标志着,发展楼宇新兴产业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快楼宇产业发展,正是为加快紫城工业园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紫金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调整外溢重大机遇,举全县之力主攻产业发展,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把紫金建设成为“双区”融入服务先行地、产业转移优选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为了加快“三地”建设,紫金县按照市委“五大产业”(聚焦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布局要求,科学谋划,提出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目标。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紫城工业园优势明显。紫城工业园,即深圳龙华(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紫城产业集聚地,是近年来紫金县工业发展的新平台。园区于2017年5月启动建设,是全省57个工业园中唯一实现“当年征地、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当年开园”目标的园区,创造了全省县级产业园区建设的“紫金速度”。
园区规划总面积18.2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于2017年5月动工建设,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首期启动区2.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园区扩容加速,二期中部片区6平方公里已经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紫城工业园一直坚持以新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引进落户项目63个,合同总投资达18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1个,提供就业岗位3100多个。经过几年努力,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大统营电子集团、聚飞鑫电子器件为龙头的新电子产业,以大阳电工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据统计,2021年园区企业实现产值33亿元,税收6500万元。2022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左右,税收1亿元。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园作为建立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加快振兴发展、推动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紫城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开发紫城工业园,紧邻园区的紫城镇中埔村由众人不知的贫困村,变成人人皆知的“土豪村”。当地许多村民因征地拆迁建起新楼,当上房东;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开起餐馆,当上老板。如今,这里不再是荒山穷村,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的沃土、紫金人就业的福地。
紫城工业园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旺了县城人气,带动了餐饮业、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紫金是全市劳务输出大县,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为主。要让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据统计,截至目前,在紫城工业园就业3100多人(其中80%以上是当地人)。
工业是发展之本、兴县之基、就业之源。近年来,紫城工业园不断提质增速,规模迅速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正以工业发展的“加速度”和“高质量”,挺起紫金发展的脊梁。作为紫金工业发展的新平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紫金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把紫城工业园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优选地。随着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20亿元的聚飞鑫项目等一批辐射带动效应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紫城工业园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推进。
蓝塘产业新城 以产兴城,产业“融湾”新平台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紫金县聚焦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统筹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推动紫金县新材料、新“智”造、新电子、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加速聚集,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年9月,记者在蓝塘产业新城看到,金盛兰优特钢生产线上,操作间内工人紧盯着控制面板,刚刚出炉的钢铁热浪滚滚,红红火火。据了解,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4200多个。项目于2022年初顺利试投产,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值约18亿元,预计2022年实现产值60亿元。
作为蓝塘产业新城新材料板块的龙头企业,金盛兰优特钢项目的落户,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企业项目入驻,上下游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2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东莞智能机械制造抱团项目”和“惠州市禾远明德实业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正式与紫金签约。据了解,东莞智能机械制造抱团项目由8家企业抱团组成,主要开展智能装备、自动化设备、精密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总投资75亿元,预计年产值60亿元,预计年税收2.93亿元。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为紫金全力打造蓝塘“智”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园区主要招商方向以新材料、新“智”造产业项目为主,园区创建当年引进项目3个,现已引进项目17个(含框架协议),总投资额340.82亿元,已建成投产3个,合同总投资额133.2亿元;意向入园项目45个,总投资额191.3亿元。
蓝塘镇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双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双区”的产业转移、广阔的市场需求,给临近大湾区的紫金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蓝塘产业新城于2019年成立,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首期启动区6.68平方公里,于2020年3月动工建设,投资约15.8亿元。其中,2022年,扩园面积1.5平方公里。同时,完善一期基础设施市政道路(五横三纵)和场地平整,分三年建设,可为产业新城未来10至15年留足发展空间。
蓝塘产业新城在助推紫金“融湾”“融深”的同时,以省级城乡融合试点为契机,全面带动蓝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发展,极大提升蓝塘镇整体城市服务水平。目前,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已投入使用,国家西气东输紫金蓝塘段约8公里的管道铺设工程如期完成,220千伏蓝塘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理念,紫金县正以推进蓝塘产业新城开发为契机,高水平做好蓝塘镇区空间规划,高标准推进镇区主干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城。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