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聚焦机制创新 “稳”的基础不断巩固

2022-10-12 17:01:05 来源:河源日报

2ee45728c30e325488e49e05b2717d12_1012038_001_01_s.jpg

■紫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制定特殊路段重型货车出行管控方案,并在重要路段设卡检查,减少省道重型货车出行数量,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6b9599899cd462be330866c4c9e653d9_1012038_001_02_s.jpg

■紫金全面整治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隐患,确保群众居住安全。

c41d9ee0e1c371ff6e9e646b48bbddd1_1012038_001_03_s.jpg

■紫金县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适应“大应急、全灾种、全天候”的综合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核心提示

2021以来,紫金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率先在全市实现行政村(社区)“十个有”减灾救灾能力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022年,紫金县全面打赢多轮强降雨防御战,实现人员零伤亡、损失最小化,创造了成功避险的“紫金经验”。

近两年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多项指标大幅下降,道路交通形势持续好转。

这一个个零的突破,一项项指标的下降,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日夜奋战的结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政治责任,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紫金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压紧压实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农村削坡建房、防汛减灾救灾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全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紫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保障有力 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喇叭,基层安全防控多方联动

8月21日,紫金县义容镇安全村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有小孩在河里游泳,值班人员马上通知相关负责人,通过手机连接村里的大喇叭,在手机上喊话,并通过大喇叭向正在河里游泳的小孩传话。同时,安排村级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阻止小孩危险行为。

“自从村里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近年来没有发生过村民溺水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灾。”安全村护林员张寿基告诉记者,义容镇党委政府特别重视安全工作,多方联动整治安全隐患。

记者在安全村了解到,目前,该村共安装了4个旋转式视频监控设备,基本可以覆盖全村危险区域。同时,通过整合村民小组长、民兵、卫生站医护人员、青壮劳力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人员等力量,按照“1+2+N”建队模式,组建村级应急救援志愿队伍。

应急救援能力事关群众生命安全。2021年以来,紫金县投入741万多元建立县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优化原有21支、共862人的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县级综合救援队伍3支,专业救援队伍14支,社会救援队伍4支)和300余支、共4770人的镇、村两级半专业救援队伍;重新组建紫金县应急救援大队,加挂“紫金县森林消防大队”牌子,隶属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和应急管理局统一调度指挥,由原来的专业森林消防救援向“一专多能”、适应“大应急、全灾种、全天候”的综合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转变。

据统计,目前,紫金县、镇、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建强,队伍人数达到5396人,与原来队伍相比人数增长60%,平均年龄大幅度下降,队伍更年轻、更专业、更有战斗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有力。

救援迅速 力量前置体系运转高效,创造成功避险“紫金经验”

5月14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紫金县蓝塘镇汉塘村一处房屋因山体滑坡造成倒塌。由于当地政府扩大巡查范围,提前管控房屋,及时转移群众,并坚决不让村民返回家中,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创造了成功避险的“紫金经验”。

提级管理、加强组织领导,是打赢防汛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强降雨发生后,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视频连线紫金作出部署要求,并安排督导组进驻紫金坐镇指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下,县四套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到挂钩镇驻防,前置力量到镇村,全面强化了防汛指挥调度和组织领导的力量。

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是打赢防汛攻坚战的关键因素。早在3月,紫金未雨绸缪,通过复盘“8·16”特大洪灾,吸取近年来防汛工作经验教训,研究制定了《紫金县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紫金县防汛应急救援力量应急响应前置预案》。在强降雨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举全县之力以最快速度转移群众,以最严要求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取得了人员零伤亡、损失最小化的成果。

提前转移群众,是安全避险、保护群众的有效手段。面对强降雨,紫金坚持快速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并对转移群众的房屋严格落实“加一把锁、贴一张封条、拉一条警戒线”的“三个一”措施。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的坚实防线。紫金县委、县政府深刻吸取“8·16”特大洪涝灾害、“6·10”“6·12”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全面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不断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全县防灾抗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紫金县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基层防灾减灾“十个有”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272个村(居)“十个有”建设全覆盖,全县清理阻水点27个、疏通河道41公里,极大提高了行洪能力,全方位提升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夺取强降雨全面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整治高效 实施三年整治行动,消除14757人住房隐患

“以前下雨的时候,一家人担惊受怕,晚上睡得不踏实。现在刮风下雨都不怕了,一家人可以睡个安稳觉。”家住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的村民黄法权说,镇党委政府很关心群众安危,在今年汛期来临前,由政府出钱,帮他家解决了削坡建房存在的安全隐患。

黄法权说,没有整治前,每到汛期,镇村都会派人上门检查,遇到强降雨会提前安排他们转移。4月完成整治后,在5月和6月的两次强降雨中,屋后安全无事,山上的洪水通过新修的排水沟流下,挡土墙安稳牢固,他们一家人十分欣慰,由衷地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

做好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紫金县地处山区,农村削坡建房现象较为普遍,点多面广,监控防控难度较大。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整治工作列入县“十件民生实事”,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全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紫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隐患整治三年行动。

同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紫金县全力统筹资金,按市、县级财政3比7的比例积极配备整治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自主整治的积极性,对完成治理验收的风险户进行资金奖补。

据统计,目前,2020年和2021年市下达的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整治任务,已经全部竣工验收。同时,完成了13处大型、63处中小型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涉及85户479人的黄屋嶂整体搬迁安置项目已经基本完工。

去年以来,通过风险治理,有效降低或消除了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隐患,解除威胁人数14757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因为工作成效显著、措施有效,紫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整治经验在全省住建系统推广。

管控严格 “严格执法+科学整治”,最大力度减少事故

9月9日,记者在紫城镇中洞村鸡公嶂附近看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民警正在此处执法。

据执法民警介绍,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强道路交通隐患整治工作要求,他们在这里设置了交通劝导点,劝导重型货车上高速,以此减少国道355线、省道120线的交通安全隐患。

近年来,正处黄金发展期的紫金,两大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道355线、省道120线路段等重型货车增多,道路交通安全备受社会关注。2021年以来,紫金新一届党委、政府持续重拳打击货车“三超一疲劳”、非法改装、超限超载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减少较大交通事故发生,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按照紫金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开展重型货车限载限速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重型货车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压实制砂企业责任;设卡检查,在制定特殊路段重型货车出行管控方案的同时,在蓝塘、九和、凤安等镇高速公路出入口设卡检查,减少省道重型货车出行数量,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排查近3年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治建议,落实部门责任,限期完成整改任务。目前,排查出来的16处隐患全部落实整治措施。

据县公安交警部门统计,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县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下降34.79%,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2021年紫金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今年1至8月,全县道路交通主要四项指标同时下降。

科学防火 “人防+技防”,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严防森林火灾,就是保障群众安全。近年来,紫金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显著,其中,2021年农历八月到2021年年底,紫金实现“零山火”的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全社会的赞许。

这一历史性突破,与紫金县委、县政府要求各镇村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密切相关。

责任“包”到位。全面实行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镇联村制度,形成“县领导包镇,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包线口,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农户,村民小组长、护林员包山头,农户包坟头”的工作格局。

保障“做”到位。全县增加80个专业扑火队伍编制,新招聘111人充实到县应急救援大队和驻镇专业扑火队伍中,并新增配备136名护林员;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利用无人机和林火、治安监控等设备强化远程巡护;投入690万元,购置了一批扑火设备和阻燃服、防火头盔等防护物资;提高县应急救援大队队员和护林员工资待遇,达到市要求以上水平。

火源“管”到位。积极推广“阳山经验”,利用全县121个林火视频监控探头巡护林区,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守住每一个区域,护林员利用巡护终端设备开展责任区域的巡查管护;全县各村设立1个以上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对进山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实行全方位监控,切实把火源挡在山下、林外。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