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实现新突破新跨越高质量发展站上新起点

2021-11-01 09:25:32 来源:河源日报

910f1665c6b9ead9df60953994de29ff_hyrbs1101012_001_01_s.jpg

紫金交通区位 优势日益凸显

09a9f39732e47e7d02e86903b0876b29_hyrbs1101012_001_02_s.jpg

■紫金县龙窝镇稻鱼共生基地已成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点

6200f561da81b5a1b1ef1edd2806aad7_hyrbs1101012_001_03_s.jpg

■备受群众喜爱的紫金蝉茶生产基地

cce59386056da3f31861e0bcc6ca1c2c_hyrbs1101012_001_04_s.jpg

■紫城工业园首期启动区基本建成

3b7a50cfa2c46888b98ee8a5751cac0e_hyrbs1101012_001_05_s.jpg

■正快速崛起的城南新区

dc2f83fc051269986572ce98209de09a_hyrbs1101012_001_06_s.jpg

■升级建设后的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

核心提示

10月27日至29日,紫金县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指出,过去5年,是紫金县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奋斗拼搏的5年。5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紫金县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抢抓“融深”“融湾”机遇中奋勇争先,在应对疫情风险挑战中勇毅前行,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格答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关键词】经济发展

5年来,紫金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其中,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8亿元,年均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5亿元,年均增长6.8%。

紫金克服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新建两个工业平台,成为全市唯一在“十三五”期间新建2个工业园区的县域,紫城工业园首期2.7平方公里基本建成,蓝塘产业新城建设快速推进,两个园区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电子、新制造、新医药”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大力培育成长型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走出工业重新起步的最大困境。狠抓现代农业扩面提质,成功打造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蝉茶从默默无闻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获得国字号、粤字号荣誉数量全省领先,紫金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春甜桔”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示范点6个,“红色紫金-蝉茶飘香”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升。

【关键词】“融深”“融湾”

今年9月26日,紫金县举办2021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暨招商项目签约活动,共有23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和签约(集中动工项目10个、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67亿元,涵盖工业制造、农旅康养、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这些重大项目的动工建设,势必进一步激发紫金争当全市“融深”“融湾”排头兵的强大动能。

5年来,紫金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生态、交通、环境、产业、民生、文化六大“融深”“融湾”工程,在服务和融入“双区”建设大局中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县域竞争力。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的“硬联通”取得重大突破,河惠莞高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河惠汕高速公路进入前期谋划阶段,一批国省道项目加快推进,5年累计改造国、省、县、乡道路106公里,完成村道硬化455公里,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双示范县”的县区。5G、光网、电力、天然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支撑“融深”“融湾”的基础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果,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逐年提升,2020年多项指标历史最佳。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放管服”、乡镇体制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县镇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升级改造,政务服务下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提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关键词】扩容提质

今年9月6日,位于城南新区的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正式建成开学,新增学位2520个,成为紫金县城又一座亮丽风景线。

城南新区的崛起,正是紫金县城扩容提质的见证。5年来,紫金以紫城工业园为抓手,以新建金源大道为边线、以安良大道为骨架,布局建设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城南实验幼儿园、“三馆一中心”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吸引一批知名房企进驻城南新区,推动城区向南扩容5.8平方公里,开创城南新区建设新局。

同时,紫金县还以“创文”“巩卫”为抓手,加快老旧城区改造提升,完成金山大道、千家寨生态休闲公园、农贸市场等市政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西延伸、覆盖,加快县城主城区与紫城工业园联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赏荷花、品蝉茶、吃稻花鱼、摘农家菜、看花朝戏……每到双休日,到紫金县九和镇荷鹭欢乐谷、龙窝镇稻鱼共生基地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紫金县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点,备受大湾区游客青睐。

九和镇的荷鹭欢乐谷、龙窝镇的稻鱼共生基地,正是紫金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亮点之一。5年来,紫金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抓手,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蓝塘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上义镇入选广东省森林小镇,龙窝、南岭、义容、好义等镇入选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黄塘七村连片、凤安、九和金光大道、龙窝“彭牌嶂”等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初步建成,“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的紫金探索”案例入选2021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2020年度广东乡村振兴考核紫金排名粤北片区第二。

【关键词】民生福祉

5年来,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8%,较2015年增长28%。

今年9月7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与河源市紫金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委托办学协议。经两地政府协商,紫金县的紫金中学、城南实验学校委托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以跨区域集团化办学的形式,分别派驻管理和教育团队进行委托管理,致力于打造“临湾”标杆学校,让紫金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教育。

龙华区派驻教育团队全面托管紫金中学和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开启委托办学新模式,正是紫金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的见证。5年来,紫金新建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佑文中学等4所学校,完成一批寄宿制学校建设,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除了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其他民生领域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4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比2015年增长61.9%。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有效落实,取得疫情“零感染、零发生”阶段性成果。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第二人民医院落成启用,县中医院升级改造基本完成,镇村公共卫生短板不断补齐,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累计超过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以内。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不断织密织牢。公共文体设施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文化惠民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完成阶段性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关键词】党建

2020年,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间,紫金全县建强建好临时党支部278个,组织县直机关37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县城20个重点片区,并组织镇级干部全员下沉,与270个村(社区)建立联系,全面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网格化联防联控体系,让防控措施和防控力量下沉到“最后一公里”,织密联防联控网络,汇聚强大防控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强基铸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5年来,紫金县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人大监督有效加强,协商民主有序开展。县级党政机构改革、乡镇体制改革任务顺利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增强。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认真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县委巡察全覆盖,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党管武装、统一战线、群团组织等工作,各方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迸发。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肖斌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