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
打造集约化送达平台破解法律文书“送达难”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王丽莎 源城区人民法院采取4项有力措施,以集约送达方式破解“送达难”,去年送达法律文书20多万份。
送达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人民法院面临着“找人不易”“送而不达”等各种送达难题,阻碍司法效率提升。源城法院案件量约占全市法院三成,涉及案件当事人众多,送达事务和材料繁琐复杂,送达难题尤为突出。为破解“送达难”问题,源城法院成立集约送达团队,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全程留痕”的集约化送达平台,积极探索集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直接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方式于一体的集约送达工作新模式,助力审判走上“快车道”。
一是电子送达“神助攻”,实现文书掌上查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利用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将案件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应诉通知书等法律文书一次性送达当事人,实现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掌上签收法律文书。
二是邮政送达“省资源”,推动高效精准送达。当事人要求邮寄送达有关材料的,集约送达团队则将法律文书转入线下邮寄送达方式。近年来,源城法院充分加强与邮政公司协调合作,按下“法院+邮政”集约送达“加速键”。
三是直接送达“提效率”,满足群众多元需求。送达团队全程跟进送达工作,当电子送达、邮政送达失败即自动转入直接送达,送达团队主动联系当事人,如当事人提出来院领取法律文书,则通知当事人来院领取。
四是公告送达“作后盾”,避免审判流程延长。公告送达是指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其他方式均无法送达时,将诉讼文书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视为送达。当穷尽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直接送达方式后,仍无法联系到当事人送达的,公告送达便成为送达工作的补充。
源城法院开展集约送达工作后,实现了“审送分离”,为办案人员松绑减负,为审判工作提效增速,助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