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新征程

源城区埔前镇着力谱写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发展新篇章

2022-10-15 09:55:00 来源:河源日报

e4a1524890717f99c3888f3a40241081_1015003_001_01_s.jpg

■庆祝农民丰收节

c432685dff7aa912fa1f5ec28b5ed91a_1015003_001_02_s.jpg

■落户于埔前镇陂角村的春沐源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核心提示

源城区埔前镇素有河源“南大门”之称,其地理交通、资源禀赋等优势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埔前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谱写了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埔前新篇章。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裴加兵 陈嘉琳

不断强化党的领导 党建堡垒更加坚固

埔前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15个村(社区)和镇机关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或基层党委,1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按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强化学习阵地建设,省红色村教育实践基地、区委党校分校、镇党校、上村村红色文化馆正式挂牌投入运营,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部挂牌运行。夯实基层堡垒,高质量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村级后备干部“筑基”工程和基层基础保障工程,选派党建指导员进驻镇非公有制企业。

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埔前镇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运行质态良好。大力推动“旺三强二高一”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工业园三期扩园、低碳产业园征拆等工作稳步推进,经贸活动回暖向热,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樱桃、番茄等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成功认证。持续打造万亩“果盘子”“菜篮子”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受“双区”市场消费者欢迎。美丽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加快,串珠成链、连片成景,“种、养、游”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截至去年底,全镇规上企业19家,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2个,招商引资项目1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2700元。

不断推进城乡融合

镇村环境更加宜居

埔前镇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镇总体规划,高效推进埔前“城市次中心”建设。稳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埔前文化活动中心、区第二人民福利院、中心农贸市场、老205国道二期及新205国道一期升级改造、“一河两岸”文化长廊二期建设等工程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六乱治理”“拆违治乱”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集贸市场、道路交通等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整体水平。扎实推进重点项目用地征收工作,有力保障省、市、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赣深高铁、西气东输(源城段)、河源电厂二期等项目用地如期交付,河源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深河产业城B区、区工业园第三期扩园、低碳产业园、鹏城大道等项目用地征收工作扎实推进,城镇骨架进一步拉大。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埔前镇坚持以发展促民生,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严格落实镇、村、组三级联动、联防、联控,有效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全镇超过2000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投身186个疫情防控网格一线。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顺利完成埔前中心小学、高埔小学改扩建工程和埔前二中、杨子坑小学、泥金小学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埔前中学、河背小学、坪围小学、中田小学升级改造工程,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力推进“健康埔前”建设,源城区第二人民福利院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大幅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埔前镇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盘优化生态布局,加快构建全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美丽新格局。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开展全镇产业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动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埔前河、大简河等河道清漂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圩镇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建成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座,高效开展扬尘污染、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强化农业污染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生产生活,镇域环境空气质量日益向好。

推行“三聚三精三提升”工作法 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

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中,埔前镇聚焦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群众所需,从精细化、精确化、精准化着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内动力、服务力,通过延伸党的工作手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聚焦党建引领,

精细管理,提升组织力

以“头雁”为首。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创新“头雁”队伍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头雁沙龙”活动,党组织书记集中交流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学经验本领的能力。深入实施“筑基”工程,打造高效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以“先锋”为要。坚持以思想引领筑基塑魂,将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开展“党员家庭户”挂牌活动,让全体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号召党员干部树形象、比作风、作贡献。落实“1+10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法,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四员”角色。

以“阵地”为基。埔前1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功能多样、管理规范、服务精细的建设标准,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党建工作、服务群众、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形象展示的“五大平台”。利用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莲塘岭村三角岭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阵地”开展党性教育,区委党校分校、镇党校正式挂牌投入运营,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部挂牌运行,建全、建强、建优基层“阵地堡垒”。

以“共建”为本。开展以“村+村”“村+医院”“村+帮扶单位”为主的“三型”共创共建模式,实现党组织互联互帮、结对共建、共治共享。

聚焦机制建设,

精确定位,提升内动力

民主自治找准切入点。以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为目的,不断完善议事协商机制。组建红白理事会,由威望高、热心的村民、村干部或基层党员担任负责人,“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风气逐渐形成。建立村级重大事项报告、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村级办公程序,有效加强对村级重大事项的事前报告、事中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群团联动打造闪光点。发挥群团组织效能,打造基层治理同心圆。开拓团建新思路,鼓励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关爱青少年,埔前在行动”“我用青春描绘多彩家乡”等实践活动,利用暑期回乡开展特色班,为乡村儿童送去温暖与知识。通过墙体彩绘和微景观打造,投身建设美丽家乡。探索妇建新途径,利用陂角村车角村民小组文化活动中心打造省级妇女儿童示范点。

制度执行强化关键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村级财务支出、资产资源处置、基层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重大事务实行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做到了内容上深化、形式上拓展,架起干群“连心桥”。

聚焦群众所需,

精准服务,提升服务力

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下沉,走好基层服务“最先一公里”。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包村驻点联系制度,班子成员和镇干部职工定期到联系村蹲点调研,开展调研走访,倾听基层心声,让干部真正“沉”下去,群众口碑真正“升”起来。深入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完成基层社工1站4点建设,村(居)社工服务点覆盖率100%,通过精准化专业识别,提供精细化专业服务,服务效能日益凸显,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突出对焦,走好个性化服务“中间一公里”。建立乡村志愿U站,组建22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各类群体,注册志愿者超1600人,引导党员志愿者开展“五个一连民心”活动(一张“微心愿”表、一本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手册、一张服务卡、一条为民服务热线和一本服务群众台账),精准对接服务对象的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突出精确,跑完细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全镇人口和区域分布情况,执行“镇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网格管理制,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方面发力,利用“小网格”发挥“大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访谈】

在新征程上展现埔前新担当新作为

立足新起点,如何奔赴新目标?埔前镇党委书记黄国平表示,该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和区委“六个推进”工作安排,全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在新征程上展现埔前新担当,彰显埔前新作为。

坚持党建引领,立根铸魂,进一步筑牢组织硬堡垒

推动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要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在抓学习、抓队伍、抓纪律上下足功夫。一是强化思想武装,提升干事“精气神”。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落实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打造党建与三产融合、基层治理、人才回流、红色引擎等党建示范典型,将党建引领工作渗透到全镇各项事业当中。狠抓作风建设,时刻绷紧“廉政弦”,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埔前队伍。

坚持立足特色,提质增效,进一步把握发展主轴线

以高质量党建领航定向,以西片区“五村连片”和东片区“智慧农旅”两个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形成串珠成链、织景成片的示范集聚效应,因地制宜展现“各美其美”,连线连片实现“美美与共”。一是稳步推进西片区“五村连片”体验示范带升级迭代、提档提质。做优做强上村香菇、高围五指毛桃、坪围兰花和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做细做精陂角蔬香园、埔前乐心农场、高围荷韵田趣、上村红色文化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高规格打造专业化、多元化、新颖化的旅游配套,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继续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产业向“专而特”、规模化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二是加快推动东片区“智慧农旅”示范带落地见效、出新出彩。科学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提升、农业产业布局和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嵌入数字化、生态化和集成化技术元素,多维度打造“云游埔前”“电商平台”“智慧村庄治理”三大板块,推动乡村产业向“智而强”、数字化发展,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监管,进一步夯实稳定压舱石

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全力以赴确保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做好重点人群排查、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的管控,持续推进60岁以上老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断筑牢埔前镇疫情防控防线和人群免疫屏障。二是一以贯之推进平安建设。着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反邪教和禁毒等工作,不断构建城乡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确保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三是慎终如始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镇、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系统防范化解镇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久久为功确保粮食安全。做活土地流转文章,持续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成效,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