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源城区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做大发展“蛋糕”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

2022-10-12 17:28:10 来源:河源日报

3a204adce3cf81ec6528705c336c5c81_1012050_001_01_s.jpg

■源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资料图片

3bbf6d60106043c3c66b823f1b091e4e_1012050_001_02_s.jpg

■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楼和高压氧楼已顺利封顶,即将投入使用。 资料图片

7c273568b56d126f26ebd3c5a27799f4_1012050_001_03_s.jpg

■志愿者在学校开展“爱心支教 · 助学成长”服务活动。 资料图片

fe38f388913d89023aed3c2c8ed6fa50_1012050_001_04_s.jpg

■源城区越王小学外景。近年来,源城区不断增加中小学学位,缓解读书难问题。肖斌 摄

核心提示

发展为了人民,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源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幼有善育、学有良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刘欣

“科教兴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源城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不动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各类教育蓬勃发展。2012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2014年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6年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级复评,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源城区教育事业不断攀上新高峰。

目前,源城区学前三年入园率9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7.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7%,残疾青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5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低分率在全市五县二区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据源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该区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公办学位9185个,新增普惠性学位6500个,顺利完成了“5080”任务;新风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新建开办源城区实验中学、龙光城小学,改(扩)建黄子洞小学、啸仙中学,共新增学位5430个,较好解决学校周边学生读书问题。“双减”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率100%、学生参与率80%,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4家、压减率98.2%。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加了717名中小学教职员编制,缓解了该区教师编制紧缺问题,同时提高临聘教师待遇,临聘教师年工资由每年4万元提高至5万元,有效稳定了教师队伍。

未来几年,源城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一是巩固提高“5080”攻坚成果,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发展;二是推进公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五是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是规范管理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七是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按照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目标,源城区今年将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成果;新改(扩)建2所义务教育学校,推动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新强师工程”,落实“双减”工作,着力破解“择校热”“大班额”问题。

让群众享有更多现代化优质医疗服务

随着源城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楼)、高压氧楼以及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源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将在今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让广大老百姓“病有所医”,这是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源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让更多群众享有更多现代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早在2014年底,源城区就全面完成30个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及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该区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其经验模式。

为推动医疗卫生系统补短板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源城区于2018年推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大楼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高质的妇幼卫生健康服务;于2020年成立区疾控中心,并于2022年正式启动区疾控中心项目建设;于2020年推动成立了东埔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补了东埔街道长期没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空白,已建成雅居乐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华达街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向群众开放使用。

近年来,源城区以提高人才总量、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发工作积极性为目标,从搭建“引才”平台、提供“创业”舞台、推行“待遇”稳才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12年全区拥有卫生工作人员1469人,2022年全区拥有卫生工作人员3394人,增长13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81(2012年574)人,增长88.3 %;注册护士1589(2012年864人),增长83.9%。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全科医师证书有175人(2012年42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798人,其中正高职称33人,对比2012年实现“零”的突破;副高职称239人,对比2012年41人,翻了5倍;高学历人才方面,2012年无研究生学历人才,现有4人;2012年本科(含在职)学历98个,现有605人,翻了6倍。

特色专科服务水平,是患者评估一家医院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源城区积极打造医疗专科联盟和特色专科,推动区人民医院与珠三角21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和专科联盟合作帮扶关系,就人才培养、技术支援、双向转诊等方面形成业务协同关系,逐步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同时,还与14位省级专家签订了特聘合同,壮大该区普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专家队伍,有效促进学科建设,增强常见病种和部分疑难病种诊治能力,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另外,该区在区人民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目前已通过省级胸痛中心认证,开启了该区介入治疗的新篇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未来几年,源城区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区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全面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加快区疾控中心新建、区妇幼保健院扩建、上城和东埔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多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矢志不移的目标追求。源城区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战场”,广大干部群众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力军”,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这项全面铺开的工作当中,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与实惠。当前,源城区委、区政府正全力推进新一轮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指标也在逐步得到提升。

持续推进达标建设

一是开展实地考察点位自查自纠。对照2022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22年河源市创文实地考察场所测评卡》等有关要求,组织各实地考察责任单位,对全区32类382个实地考察点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标补差,全力推进上报点位特别是新增点位、新增项目的达标建设。二是开展物业小区专项自查。召开全区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诚信自律工作会议,与企业签订《诚信自律公约》及《创文承诺书》,压实物业管理企业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开展本小区自查自纠,一体推进建成区106个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达标建设工作。三是开展文明村镇达标建设。全面启动埔前镇乡史馆、坪围村村史馆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埔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改造工程,更新陈旧、破损户外公益广告200余处,新建景观小品8个。指导开展文明村镇台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政策文件类、评价意见类、实景图片类等各类台账资料收集整理率达到90%。

持续强化督查督办

今年以来,市、区创文办常态化开展联合督查,累计发现问题3933处,已整改2694处,整改率为68.5%。8月24日以来,组织第三方测评组对社区、市场、车站、医院等重点实地考察场所及周边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1288处,已整改1247处,整改率97%。截至目前,未完成整改的问题主要为公益广告陈旧破损、景观小品数量不足、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路面破损、社区小区消防设施欠维护、行政村候车亭无遮阳避雨设施等方面,正在持续推进整改中。同时,深入开展“八项督办”行动,重点围绕“六个周边”、文明村镇、文明实践、集贸市场、主次干道、建筑工地、消防设施、共享单车等8项内容,由各级各有关部门重点督办、对标整改,持续提升实地考察点位文明创建水平。

持续开展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宣传

一是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手册、小礼品以及制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小视频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放心小区”“放心户”入户宣传等特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认知、认同和认可。二是营造浓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动员全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张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宣传车贴,统一设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手机彩铃;在商圈、学校、农贸市场周边以及社区、广场、主次干道等设置主题宣传广告牌,营造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三是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动员全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全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文明实践站报到,不断壮大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特色化开展,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持续加强网格管理

一方面,坚持靠前指挥,由区领导对各镇街、各网格片区进行挂片督导,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和检查,确保迎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压实网格责任,要求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围绕社区、市场、车站、医院、学校、商贸综合体等“六个周边”以及9个主要交通路口等人车流密集的重要点位,统筹做好网格日常严管严控工作和迎检期间值守人员安排,逐项落实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引导等各类创建行动,确保全区42个社区、27个市场、47所学校、4家医院、2个车站、3个商贸综合体等重点点位迎检期间均落实全方位网格化管理。

持续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档案提报工作

根据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上材料提报任务,涉及城区的有53条测评标准、71项具体任务,共需提报35个说明报告、4500多张实景图片。今年1-9月份,源城区已完成71项网上申报具体任务的提报,包括35篇说明报告、3180张活动图片,说明报告提报率为100%,实景图片提报率为71%,未提报的实景图片涉及相关活动将在第四季度举办。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