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坚持靶向施策稳住“就业底盘”
■“南粤家政”培训。 肖斌 摄
■“粤菜师傅”培训。 肖斌 摄
■“广东技工”培训。 资料图片
■招聘会现场 资料图片
■区总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 肖斌 摄
核心提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源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切实履行“稳就业、促改革、兜底线、防风险”职能,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和新时期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以“首稳”促“六稳”、“首保”促“六保”的目标。
■组稿: 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刘宗哲
“五箭齐发”稳就业保就业
源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靶向施策,“五箭齐发”,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稳住了“就业底盘”。
一是创新就业服务,打出稳岗“组合拳”。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用工难和返企难等问题,源城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落实一系列惠企暖企政策、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发布招聘信息和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线下春风行动等措施,帮助企业稳定用工队伍,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开展。疫情期间,“五类企业”(疫情防控必需、城乡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以及特殊情况急需复工的相关企业)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430人,合计43万元;对7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合计26万元;发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补贴123人,合计3.69万元。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夯实扶贫“就业盘”。充分发挥人社服务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开发公益岗位,创建扶贫车间和就业安置基地,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2019年至2022年6月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87人,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166人,向96位技工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共计12.96万元,全面完成了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100%就业,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100%培训的“两个百分百”目标。
三是丰富培训方式,推进技能“大提升”。坚持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坚持将“三项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把“三项工程”作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具体举措,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实施体系建设、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品牌创建等四项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三项工程”落地实施。2019年至2022年6月,培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16392人;同时,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5家,打造“服务+培训+就业+权益保护”四大功能模块,形成“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超额完成2021年区十件民生实事的既定目标。
四是坚持双创模式,增强创业“带动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双创工作主线,以积极扩大新业态灵活就业空间为重点,贯彻落实创业创新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和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我区创新创业的承载力。2019年至2022年6月发放创业贷款2185万元,促进创业1381人,创业带动就业3705人,实现了“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转型”的目标。
五是强化监察巡查,筑牢权益“防火墙”。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扎实做好日常监察巡查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线上举报投诉渠道,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问题,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19年至2022年6月累计巡查用人单位1739家,受理投诉举报来访案件2205宗,涉及人数15427人,涉及金额2.57亿元,全区案件结案率达97%。;立案劳动仲裁案件1851宗,涉及人数3309人,涉及金额达1.58亿元,结案率为90%。
亮点点击
移民社区实现就业“三个100%”目标
源城区丰源社区是1998年省政府设立的新丰江水库“两缺”移民外迁安置点之一,总面积43.8万平方米,常住居民1.5万多人,劳动力6000多人。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六稳”要求,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丰源社区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抓紧抓实抓细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充分促就业”主题活动。打造亮化工程,建设覆盖整个辖区范围的高清视频监控80套和巷道路灯亮化750盏;打造净化工程,水浸点排污排水改造、破损道路修补,彻底化解困扰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打造民生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2000万元,完善社区民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丰源水产综合市场,提供120多个摊位和店铺,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灵活就业的需求,并给困难人员实行减租或免租,同时在市场3至5楼引入中小微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800多个。
多渠道促进就业
加强人企对接,畅通劳动力资源共享渠道。社区备案在册用工单位近180家,在就业招聘信息专栏会及时发布招聘岗位,让招工信息及时送到群众家门口,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咨询招聘企业相关信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依托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举办就业专场招聘活动,推荐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场应聘。目前,社区推荐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300人,困难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加强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针对社区劳动力群体结构,社区主动通过同学会、同乡会多次到深圳、东莞等地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超盛纸品、华沣玩具、友鹏制衣、永宏电子和好利思面包等中小型加工厂16家,直接带动近千人就业,让社区家庭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做到家庭工作两兼顾。
全方位提供增值服务
一是扶持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主动对接市场监管、人社、税务等部门,帮助创业者落实营业执照登记、税务登记、就业政策补贴申领等业务。鼓励社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技术人员大胆创业,扩大经营,创造更多更好就业岗位。二是设立服务驿站,推行个性化就业服务。2021年6月,社区成立了“就业新形态服务驿站”,专门提供“就业登记、我来安排”“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服务,做到群众登记就业方向、社区个性化安排就业服务,同时切实改善货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作环境。三是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社区群众就业技能。针对社区失业下岗人员实际情况,社区按照“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开展了粤菜师傅、家政、美容美发师、“回炉培训”等课程,共培训学员300人。通过专业培训,推动粤菜师傅就业51人,家政行业就业200人,美容美发师就业49人。
在多方努力下,丰源社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100%、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10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100%的“三个百分百”目标,同时做到无零就业家庭、无失业半年以上人员、无群众投诉。今年1月,被人社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亮点点击
龙岭创业孵化基地再创佳绩
龙创空间连续两年成为河源唯一评定为A级的众创空间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1年度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运营评价结果名单,其中源城区龙岭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该基地负责运营的龙创空间再次获得A级(优秀)评定,连续两年成为河源唯一评定为A级的众创空间。
龙岭创业孵化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创空间将结合孵化项目和河源发展需求,高点定位,高位布局,全力打造产业孵化聚集区,构建孵化载体建设“新蓝图”,有效促使一批高质量人才项目(企业)陆续落地。基地运营以来,紧密围绕源城区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借力“三项工程”,大力开展创业孵化,着力打造一批富有源城区特色、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创业明星和优质创业实体;2019年至今,共孵化企业241家,毕业企业73家,成功辅导19家企业挂牌新四板,扶持创业人数240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785个,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创业者经验交流会等活动120场,辅导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0家,培训人数2724人次。促进就业1253人。
亮点点击
区总工会创新建会入会方式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从事平台经济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个体化、分散化,企业(平台)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信息化、碎片化,组织联系松散,往往制约基层工会组建、劳动者入会进程,使得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会组建率、入会率与传统的产业工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为认真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要求,根据省、市总工会有关会议精神,源城区总工会在全面分析行业分布的基础上,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4个群体为重点,组织开展建会入会专项行动。通过多方努力,截至目前,该区共有3个新业态行业工联会,企业工会23家,工会小组11家,村(社区)物流配送行业工会13家,会员共有3700人。其中,区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包含4家快递公司成员、1360名快递从业人员,网约送餐行业工会联合会现覆盖了美团、饿了么等知名送餐公司,覆盖1200名送餐从业人员,货车司机工联会现覆盖货运司机公司5家,会员总数550名。
为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及时、多元和精准服务,源城区总工会紧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需求,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社会保险、法律维权等急难问题,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强化服务工作,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和工会组织的温暖,以服务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据统计,源城区约有新业态劳动者5500人,目前新业态会员3700人,入会率约67%,入会人数在各县区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