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源城区源西街道:

推进“五大名街”建设 提升宜业宜游宜居水平

2022-10-12 10:17:45 来源:河源日报

1e52e0961c5e163afcc0094b0a4eb206_1012008_002_01_s.jpg

■源城区源西街道围绕建好“五大名街”,提升城市形象。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核心提示

源西街道位于源城区西面,东接205国道、永和路、客家文化公园西边,南临新丰江,西连东源县新港镇,北通东埔街道高塘村。街道下辖4个行政村、12个社区,辖区总面积6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2万人,常住人口17.6万人,流动人口约2.6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源西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源城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建好“五大名街”(绿色生态、旅游休闲、饮食养生、特色商贸、宜居城乡)的奋斗目标,众志成城、奋勇拼搏,实现了街道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规上企业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家。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堡垒

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2020年至今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党员42名,转正党员70名,党员队伍年龄学历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顺利选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29名,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100%;成立源西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2个,“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五级党组织联动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抓实街道党校阵地建设,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角,在册审查备案教师20名;对党员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运用多样化培训方式使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自街道党校成立以来,共培训55场6233人次。三是发挥“两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动“两新”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抗洪防汛、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捐赠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物资。

推进乡村振兴 村庄更加美丽和谐

一是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水平有效提高。兴办河源市湖水山泉有限公司,打造知名矿泉水品牌,实现庄田村集体经济增长。完成庄田美食街及游客集散中心升级改造,与笔架山公园、思康民宿一同打造成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餐饮美食的综合型体验中心,带动周边商户企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香车茶叶产业园建成600亩有机茶园和500平方米茶叶加工工厂,实现投产运营,与香车水库、香车体育产业园打造成集体育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科普的综合型旅游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塘村“岭南首第”乡村振兴项目一期建设顺利完工,打造了以铁炉、渔乡、网顶等餐馆连片的家宴美食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品尝,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3个经联社股份改革工作,量化经营性资产总额530万元,村集体收入日益增长。

二是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氛围愈加浓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深入挖掘“岭南首第”古成之文化,打造古成之文化园,农村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15个,在全区率先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最美创建”“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创建宣传活动50余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文明乡风活动,组织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20余场,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等文明风尚,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三是聚焦乡村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指数逐步提升。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破旧泥砖房整治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卫生户厕无害化率达100%;生活污水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完成果塘片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收集管网接入市政管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持续优化;投入资金治理东埔河黑臭水体,实现河水由黑转清,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力开展“四小园”建设工程,乡村颜值再提升。

城市更新提质 源西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一是完善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庄田片区三旧改造和新丰江双下湿地公园建设,融治水、护岸、景观、休闲、运动、商务于一体,打造城市新的滨水景观岸线,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健身好去处;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社区,提高群众居住舒适度、便利度和安全感。

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共建文明城市。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辖区内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菜地进行清理;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户宣传专项活动,收集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今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回收工作调查问卷10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

三是丰富宣传载体,扩大宣传效果。在辖区15个村(社区)的宣传栏、公共围墙等宣传阵地上张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海报、标语,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平台扩展宣传面,使得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此外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闲置地等点位更新公益广告1万多平方米,营造浓厚创文氛围。

基层治理新亮点 “智慧源西”为执法装上“千里眼”

科技力量赋能基层执法。源城区源西街道大力推动“智慧源西”系统建设,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基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探索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显著提高了执法效能。

据了解,“智慧源西”系统由查违系统和智慧市容监管系统组成。查违系统在源西街道辖区内建成150个网格监控点,利用无人机实施全覆盖巡查,全面、准确收集辖区建筑物现状数据,通过图像前后叠合比对,精准得出变化信息,生成监测数据图和查违报告,经现场核实及甄别会审后,做出治理计划,使辖区内违法建设无处遁形;智慧市容监管系统针对偷倒垃圾、乱扔垃圾等现象,利用高清视频设备对辖区偷倒黑点进行24小时360度实时动态监控,通过智能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偷倒垃圾的人员、车辆信息,并推送给相关区域执法队(组)。2020年,该系统在我市“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据悉,自承接城管执法职能后,源西街道虽然每天投入60余人分3组对配套区域有序开展日常执法监管等工作,但由于辖区面积达63平方公里、查处难度大、查处周期长等原因,群众对街道查违工作满意度较低。查违系统启用后,利用无人机对高层楼顶、危险区域的违章建筑进行无死角、全视野的拍摄取证,有效地提高了巡查效率,大幅缩短了查违治违周期,真正实现了“打早”“打小”。1月27日,“智慧源西”系统推送源城区庄田村大坑小组141乡道旁疑似违法加建(扩建)消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经现场勘察以及查询相关手续后,最终确认该处为违规加建,执法人员依法对违建行为进行查处。在此案中,执法人员通过“智慧源西”系统,快速、准确地发现偏僻山区违规搭建现象,并及时处理,弥补了传统人力巡逻监管“巡不好、看不全、辨不清、发现晚”等缺陷。

据统计,去年11月至今,“智慧源西”航拍查违系统上报案件共718宗,违法建筑案件同比减少76%,偷倒垃圾现象同比减少68%。除此之外,为筑牢违建执法领域防贪防腐防线,源西街道积极利用“智慧源西”系统实行网上操作,设置各层级管理权限,实现查处分离,提升了执法透明度,规范了执法人员行为,有效堵住了制度漏洞。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蓝柱 邬棠妍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