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源南镇统筹兼顾抓好发展与服务
坚定不移书写奋斗华章
■位于源南镇辖区的中兴通讯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并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源南大地焕发蓬勃生机,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发展。源城区源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服务源城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勠力同心战贫困、抗疫情,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矢志奋斗 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10年来,源南始终坚持质与量并重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挖经济发展潜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0年来,该镇累计引进项目33宗、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3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2021年,源南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8亿元,比2012年增长6577.8%,稳居全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8.2亿元,比2012年增长275.7%,跃居全区前列;镇级经济收入达4502.4万元,比2012年增长130%;重点建设项目完成4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家,均位居全区前列。截至目前,已有5家全国性企业在源南投资兴业。10年间,源南经济指标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阔步迈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精准定位 服务大局凸显新成效
10年来,源南坚持深耕一隅促全局,城市空间得到新拓展。始终坚持“服务市区,发展自我”的理念不动摇,锻长板、补短板,打硬仗、增实效,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配合市、区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完成了中兴通讯、滨江大道二期、深河产业城A区一期、水源工程、城南水厂、城南客运站二期、西优工程等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了深河产业城A区二期、钓鱼台片区、怡宝一期等市属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高效推进源城区水主题产业园、源城区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土地征收工作,累计征收土地681万平方米。
10年来,源南着力塑“美”城市形象,城乡环境不断提档升级。举全镇之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六乱”“三线”整治成果显著,“门前三包”责任制、“路长制”常态化落实,城市文明形象大幅提升;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品质更具内涵。积极实施“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打造了双下路精品示范街;致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铺城市道路30公里,修补路面5.08万平方米,建成双下路大型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2800个,城市面貌日益亮丽。成功设立明珠社区,社区管理更科学,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下辖两个社区均获评省级宜居社区。2018年,源南镇获评河源市文明镇。
拼搏实干 乡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10年来,源南镇奋进笃行,绘就乡村面貌新篇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创造性推行农村危旧泥砖房拆后留权登记的工作方法,危旧泥砖房全面拆除,农村残破旧面貌一去不复返。连线成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坚持乡村韵味与现代魅力同频共振,在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基础上建成生态“四小园”297个,新增乡村主题墙绘102幅,升级改造村道145公里,建设特色牌楼村标、路标一批,评选“美丽庭院”一批,完善污水处理站(点)建设,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10年来,源南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富民兴村。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精细打造“一村一品”,白田村下坝葡萄园、塔坑村石斛(兰花)种植基地呈规模化发展态势,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白田村下坝美丽乡村示范点和白田村马口岗、榄坝村飞蛾岭两村连片乡村旅游区建设稳步推进。集农产品展示、就业培训和创业联盟办公于一体的榄坝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农产品展销渠道畅通。
10年来,源南坚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路径。成功打造白田村马口岗乡村振兴示范点,村民捐地、集体筹资、政府扶持,合力推动建成党群服务驿站9个,织就集群众议事、休闲于一体的治理网格,源南善治模式迈出坚实步伐。村民代表会、小组会以及理事会等村民自治平台作用有效发挥。率先在双下村启动“爱心超市”积分制,“积”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在政府引导下的村民自治实践持续深入,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的善治乡村渐成雏形。该镇近年在市、区乡村振兴迎检“大考”中均名列前茅。
砥砺初心 幸福心城焕发新魅力
10年来,源南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全力守护父老乡亲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将财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保障,聚力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开展,有力帮助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全镇失业率稳定控制在2.5%以下。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公平化、优质化发展,深入开展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投入4630多万元完善8所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高分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源南卫生院和7个村居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完成,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全面提质,实现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村居全覆盖,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有”标准,镇综合文化站获评省二级综合文化站,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有梦想就有方向,有奋斗才有未来,这是源南过去10年艰苦奋斗的宝贵底色,也将是谱写高质量美好源南新篇章的不竭动力,该镇将努力在高质量美好源南建设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荣光。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蔡裕 何瑾 戴天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