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源城:全面融深融湾 打造枢纽引擎

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

2021-11-01 09:05:27 来源:河源日报

d6f41c1ec0bde545771b5679bcab5b67_hyrbs1101004_001_01_s.jpg

■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河源市源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

f8e886ee938e7a3b295432be7be2b8e7_hyrbs1101004_001_02_s.jpg

■代表们热烈讨论党代会《报告》内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核心提示

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河源市源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市源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七届区委报告的决议(草案)》和《中国共产党河源市源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区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大会对过去5年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对今后5年的发展作出了规划,提出要全面“融深”“融湾”,打造枢纽引擎,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

大会认为,未来5年是源城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速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转型期、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期。迈进新征程,面对“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建设、赣深高铁通车等重大机遇。大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要强化使命担当,应势而谋、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奋力开创源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会明确工作指导思想

源城区委书记孙锋代表中共源城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融深融湾 打造枢纽引擎 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时,《报告》指出,5年来,源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目标任务和“六个抓”要求,主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发展等重大机遇,全力推动源城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有力、“融深”“融湾”迈出坚实步伐、平安法治建设成效明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报告》指出,5年历程充满挑战,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深圳大鹏新区、社会各界、源城驻军部队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历届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励精图治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5年的实践,为源城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更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第二,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松劲;第三,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第四,必须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忘本;第五,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懈怠。

《报告》指出,今后5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省委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致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源城,加快打造全市综合枢纽、发展引擎,更好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

今后5年发展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发展质量和速度双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都市型“三农”工作开创新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领导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开放观念、市场化思维、敢闯敢试成为自觉意识。市场主体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接近“双区”水平。

——城市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产业、人口、资金等要素的吸纳承载和对周边县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对接“双区”、打造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取得积极进展。

——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合理,“双碳”“双控”工作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环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公园城市成为城市的基本形态,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高。平安源城、法治源城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代表

声音

基层医疗成代表

高度关注领域

在讨论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过程中,代表们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结合实际,纷纷积极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其中,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成为众多代表关注的热点,提出了很多建议。

朱建彬代表建议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步伐,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源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邹国亮代表建议,要积极推进区中医院项目建设,打造一支在城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团队;要充分利用源西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康养项目和中药材种植,推动全区产业发展。

蔡伟雄、古媚慧、 湛红英代表建议,一是推进埔前镇公共卫生大楼建设,完善升级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启动村级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二是适当增加基层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编制,出台相关乡村医务人员激励政策,适当向专业人才倾斜,更好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基层人才队伍稳定,以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黄葵芳代表建议,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大力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技术水平,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均等化。

■组稿/摄影: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制图:小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