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建设党的坚强堡垒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源城区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掠影

2021-06-23 09:59:18 来源:河源日报


■坪围村无花果种植基地鸟瞰图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高埔岗街道在大水井社区设立了全市首个镇街党校。图为源城区高埔岗街道党工委书记、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陈远添(中)给党员上党课。 李雁 摄

核心提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将会陆续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们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源城区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汲取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为源城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当好“龙头”,做好“带头”,奋力在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省定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


埔前镇坪围村党总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坪围村位于源城区埔前镇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共有847户3332人,下辖5个村小组,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81名。近年来,坪围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总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贫困群众加快脱贫奔康,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创先争优‘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河源市生态文明村”“五星平安村”等称号。


建强组织,推动发展


在组织建设方面,坪围村扎实开展“一亮二争三促进”党建活动、“支部+志愿服务”活动、“五个一”连民心活动,推行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的“党建+小单元网格治理”模式,设立党员责任岗,对在家党员定岗定责,设立政策宣传岗、村务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党员调解岗、治安维稳岗、河长岗等,让党员成为一面面旗帜,让支部成为一座堡垒,为推动坪围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在思想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以“一文一册一图一账一簿”确保党员干部行有标准、做有规矩。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田间课堂、“党建为村”平台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载体,通过邀请党校老师授课以及党员干部集中学、实践教学、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打造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成立以党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工作队,同时设立党员红旗榜,对党员每次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志愿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以获得红旗的形式进行积分张贴,增强党员自觉参加党组织生活、主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发展产业,富民强村


首先是盘活有效资源促产业发展。村党组织通过筹集资金盘活村里闲置土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无花果,将此作为坪围村的扶贫产业和特色项目。2017年2月启动的无花果种植项目,7月取得收成,当年产生收益,平均每户每年获得3000元左右的分红,坪围村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河源无花果第一村”。


在种植业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该村大力发展“体验式”种果经济。在引进东兴旺农场、福源果场等企业投资种果的基础上,又引进了百家乐果场、周村桔场、红锋旺果场等企业,发展特色种植业、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水果种植面积接近2000亩,主要品种有皇帝柑(贡柑)、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沙糖桔、枇杷等10多种水果。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村民种植,每年可吸引周边地区和珠三角等地10余万人次到村体验摘果、观光旅游,水果种植业已成为坪围村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田园风光体验基地(兰花温室与果蔬大棚)建设完成,坪围村以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主的美丽田园乡村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完善设施,美化环境


结合区、镇五村连片规划的部署要求和坪围实际,坪围村编制了《坪围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为坪围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强力推进村居环境整治。制定了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重点推进主村道及沿线、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综合整治。2017年以来,清理巷道、房前屋后、沟渠水塘等卫生死角有200多处约1.8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屋、废弃猪栏、露天厕所等400多处,“三清理三拆除”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同时,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体系,聘请村级环境保洁员16人,试点实施农村垃圾上门收集机制,不断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坪围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和“广东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


坪围村党总支部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各种村民议事制度,专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广播系统宣传家训家风、移风易俗、禁毒禁赌、法律法规等知识,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增强正能量。近年来,村里一直恪守红白喜事简办的传统,刹住了人情风、攀比风、奢侈风、浪费风,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为树立积极向上的新风气,坪围村邀请市、区的“十路宣讲轻骑兵”队伍到村开展“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正在筹备成立教育基金会,奖励村里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子弟;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与此同时,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村率先在莲花、周村两个小组文化室分别设立农家书屋,既方便了村民看书看报,增长见识,又可以让村民在闲暇时间到此下象棋、打扑克、交流思想,有效杜绝了赌博等不良风气。


脱贫致富,奔赴小康


2017年以来,坪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5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89元增加到25260元,全村贫困人口61户185人,全部实现脱贫。


据了解,坪围村脱贫奔康的主要渠道有三种。一是建立长效扶贫增收机制。通过从大鹏新区帮扶资金中安排100万元购买源城区农商行股份,村委会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分红收益;统筹安排“631”扶贫开发资金92万元、新区帮扶资金300万元入股由深圳市大鹏新区与源城区共建的产业转移园建设,每年所得收益20%归村集体,其余80%全部用于贫困户脱贫。二是成立村扶贫专业合作社。2017年初,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利用大鹏新区帮扶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和“631”扶贫开发资金60万元,由村经济联合社牵头与61户贫困户共同成立坪围村大鹏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种植无花果8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年终按章程规定进行分红。三是制定脱贫奖补激励机制。制定了《激励贫困户就业帮扶措施》《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帮扶措施》《贫困户子女助学帮扶措施》《贫困户普通病义诊帮扶措施》等帮扶措施,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励贫困户通过就业、种养、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脱贫。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黄旭军:


在哪都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黄旭军曾经是广东武警边防七支队的一名普通军人,在19年的军旅生涯中,锻造了永不褪色的军人品质。2015年转业安置到深圳大鹏新区群团服务中心,2016年5月派驻源城区埔前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不管岗位和角色怎样变换,对于黄旭军来说,永远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舍小家为大家


脱贫攻坚路上,总要有人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舍小家为大家,总得有人为之奋斗不息。黄旭军收到驻村帮扶的任务后,毫不犹豫踏上了新的征途。


从外地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对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完全不了解,又恰逢暴雨多发季节,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贫困户精准识别,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刚刚安顿下来,黄旭军就带领工作队与镇直联干部、村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走村串户、马不停蹄、逐户调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因村因情、因人因户对脱贫攻坚制定了三年攻坚二年巩固,夯基固本强振兴的帮扶规划。


通过精准识别的帮扶对象名单公示后,实现零投诉和零上访,深得村民群众认可与赞扬。黄旭军驻村帮扶之路开了一个好头。


精准施策脱真贫


针对上村村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这一实际情况,黄旭军经过思考和调研后认为:要把培育传统农业、文旅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了以“多元产业带动+村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自主创业”模式,稳步、有序、高效带动贫困户开源增收。通过5年来的勤奋耕耘,上村村的蘑菇基地、光伏产业、蔬菜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一个接一个顺利落成;致富带头人和专业农民合作社越来越多……最终全村70户贫困户19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脱贫人口人年均收入达到22165元,脱贫率100%;村集体收入达到133万元。贫困乡村实现蝶变,为高效衔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黄旭军的白发也更多了,但他对此无怨无悔,甚至乐在其中。他觉得,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应将青春年华投身到伟大的三大攻坚战中,能亲眼见证民富国强最终实现小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后,黄旭军的愿望是希望村庄和村民脱贫之后不返贫,生活越来越幸福。他相信,只要坚持党建引领、全民一心、砥砺前行,上村村一定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陈远添:


突出“党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从2016年6月至今,陈远添一直任源城区高埔岗街道党工委书记。在这几年里,善于学习、勤于探索的陈远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模式,提出了“11234”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智慧党建+五联工作法”,获得省委、市委、区委领导和省委第六巡视组、省委主题教育第六指导组及省委党校调研组充分肯定。


“党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近年来,高埔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党建+旅游”成效突出,高埔岗街道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水井社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党建+侨联”成效显著,新作塘社区“侨胞之家”荣获全国“优秀侨胞之家”。


高埔岗街道高度重视各项党建示范创建工作,近年来,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分别打造了一个党建示范品牌和一个党建示范项目:一是在“两新组织”领域(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安网”党建示范品牌,充分发挥企业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互联互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在大水井社区打造“党建+和美社区”党建示范项目,有效构建了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优化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有力推动党建引领“和美”社区建设,实现党建引领与大水井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同向发力。此外,陈远添还牵头建成了全市首个镇街党校,进一步拓展阵地建设,党校已举办集中培训学习42次,培训党员群众2300多人次。


创新工作模式应对新冠疫情


去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陈远添带领街道党委班子成员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该街道创新提出“1+13+N”工作法(1个党工委领导核心,13个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N个微网格),着力形成“五个一”(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社区一张作战图、一名群众一份力量、一个小组早晚一会商)联防联控机制,有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经验做法《高埔岗街道党工委:推行“1+13+N”工作法,落实防疫生产“两手抓”》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交流。


抢抓机遇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陈远添带领街道领导班子务实求真,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有效推动高埔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发展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长较快,雅达电子公司已进入创业板IPO申报程序,8家规上企业实现达产增效;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带动辐射当地发展作用日益明显;累计新引进签约项目17个,合同投资额15.8亿元,街道经济发展整体实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二是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特色街镇规划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互联网+智慧旅游”小镇和省旅游风情小镇,均为全市唯一;全部社区均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社区”。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推动产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高埔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三是城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好市、区发展大局,全力支持和配合好省、市、区重点项目及区工业园三期扩园征地工作,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项目土地征收面积1000多亩。四是人民福祉显著改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面建成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3000平方米高埔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改造广场公园2个,面积约9000平方米;新建公园运动广场及道路硬底化等13个(条),面积约7500平方米。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