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源城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党建模式

创新“五项机制”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

2021-06-23 09:58:23 来源:河源日报



■党员干部观摩源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所驻地社区报到,服务社区群众。


■开展基层党建共建,凝聚各界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核心提示


近年来,源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监督执纪更加严格有效,为源城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当好“龙头”、做好“带头”,在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源城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概况


源城区是河源市的唯一市辖区,辖区总面积3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83万人,常住人口48.67万人。下辖2个镇、5个街道,有28个行政村、44个社区。


全区有党组织664个,其中:党(工)委27个、党总支部67个、党支部570个(含“两新”党 组织120个)。共有党员12037名,其中:女党员4097名,占党员总数34%;农村党员2588名 ,占党员总数22%;社区党员4306名,占党员总数36%;35岁及以下党员2873名,占党员总数 24%;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6789名,占党员总数56%。


2018年,源城区被省委组织部定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


近年来,源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以党建工作为有力抓手,通过“选点创牌”“评星定级”“‘1+10’党建示范工程”等基层党建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展,变党建资源为发展资源,化党建活力为发展活力,推动各项事业持续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为源城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在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源城创新实施“五项机制” 


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源城区聚焦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创新实施区域共建、议事协商、互联互动、考核评价、党群服务等五项机制,逐步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等多元主体为基石的“一核两翼多元”(即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等多元主体为基石)城市基层党建一体化格局,探索形成了符合源城特点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民主规范自治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力量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共建工作由碎片化向系统化成型,治理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提升,社区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实施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共建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统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围绕“党建工作联做、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的共同目标取向,在维持原有组织架构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精准对接社区、单位、居民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和需求连接处,共同建立联合型区域化党建组织实体。同时,以社区“大党委”为基础,吸纳社区内的居民小区、物业公司、新兴组织等其他多元党组织扩建社区“党建联盟”,实行实事联办、服务共享。目前,源城区共成立5个社区党委,吸纳2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联盟56个居民小区、物业公司、新兴组织等党组织,双重管理800余名党员,直接服务近4万名居民,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党建联盟”三级递进架构的区域化共建机制。


二是创新实施以联系和联席为依托的议事协商机制。从条出发,建立上下层级挂钩的联系社区(网格)制度,区四套班子成员联系社区,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挂钩社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挂钩网格,逐级明确联系、指导、协调、检查、落实的相关责任,在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卫中起到关键作用。从块出发,建立各类主体参与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的组织架构、活动方式、议事规则等内容,定期或应急协商解决社区内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2019年至今,源城区城市社区党组织共牵头辖区内各类主体召开联席会议23次,协调解决治安、卫生、调解等问题80余件,制定并落实重大公共决策7项。


三是创新实施以常态化沟通为导向的互联互动机制。重点打造两个闭环,一个是“双报到”和“双报告”的互联互动闭环,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驻地社区报到,落实组织一次党建理论共学、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解决一件民生实事难事、组织一次党员志愿活动、建立一套共建工作台账等“五个一”要求,30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认领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社务协调员、文明倡导员、环境保洁员、平安守护员、便民服务员、扶贫济困员等“八员”身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便民利民公益志愿活动。另一个是服务需求清单、共享资源清单、共建项目清单的互联互动闭环,按照“居民群众所盼、自身力所能及、惠及周边群体”原则,通过梳理需求、挖掘资源、建立项目,形成“需求—资源—项目”的良性互动。


四是创新实施以党建责任人为主体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和问题清单管理,采取不定期随机抽查、定期检查通报、党建工作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党建工作年度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实施督促检查和过程分析,根据督查评价通报的情况实行定期约谈,并将其作为党建工作问责、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结果评定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的运用。同时,加大从考评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着力形成梯次培养、链条提升的良性循环。2019年以来,源城区累计考核社区党组织书记86人次,按等次分层级发放绩效奖励50余万元;从考评优秀且符合条件的14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专项考录公务员1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人,考录比高达28.6%。


五是创新实施以便民化服务为宗旨的党群服务机制。制定《源城区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指引》《源城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引》,着力打造区、街道、社区(区域)“1+5+N”党群服务体系,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和社务等50余类服务事项。全区44个社区全面上线“党建为村”平台,以“线上信息互动+线下为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创建“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公园、商业街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立11个党群志愿驿站,作为党员志愿者直联群众的服务站点,选任党员楼长110余名,动员党员居民积极参与邻里共治。


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在5月10日召开的源城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源城区认真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着手把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要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在领导干部带头学上下功夫,在推动基层常态化制度化学习上下功夫,在推动基层分门别类学习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实际成效。二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要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三要坚持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支撑力。要深化“头雁”工程,提质增量强队伍;要大抓知识培训,提能增效长才干;要坚持标本兼治,正风反腐扬正气;要强化激励保障,主动担当作表率。四要坚持党建引领重大任务落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要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以高质量党建提升民生福祉,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亮点点击


大水井社区


设立全市首个街道党校


“富不富,看支部”。基层党支部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线堡垒,是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主心骨”。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突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高埔岗街道在该社区成立了全市首个乡镇(街道)党校(同时也是该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为高埔岗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据了解,党校成立后,高埔岗街道党工委以此为基地,依托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1+3+N”模式的党校阵地,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现全覆盖,打造成为集党建阵地、学习园地和教研基地为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教育平台。作为高埔岗街道党建工作示范点,大水井社区以“党建+N”模式,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社区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等五大功能,致力打造服务型社区,引领社区振兴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大水井社区先后获得广东省四星级宜居社区,河源市“河安杯”社会综合治理二等奖、河源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源市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源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居委会”“五星平安社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制图:阿平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