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党建绣花针穿起龙川发展千根线

从田间课堂到项目工地,从美丽圩镇到产业基地

2025-07-01 10:50:27 来源:河源日报

e0e8e1009dc1b7d5e7ef7b195b3bbe64_hyrbs0701007_001_01_s.jpg

■龙川县丰稔镇实施“美丽河道”建设,有效解决“金钩环水”山塘防汛安全隐患,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fe9ac6f1c407c176c326c773e2ddd0d5_hyrbs0701007_001_02_s.jpg

■美丽现代的龙川县麻布岗圩镇。

核心提示

走进龙川县的夏天,会看见两种“热”:一种是南粤大地惯有的暑气蒸腾,另一种是党员干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如火热情——党员们顶着烈日赴田间课堂,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发展“充电蓄能”,提高实操能力;田间地头的党员技术员正在查看农作物长势,他们汗湿的衬衫贴后背;党员干部、村民坐着石凳在古榕树下开起了议事会……

在这里,“百千万工程”推进的每个环节都涌动着红色基因。龙川县建立“三个会议”联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机制,把县里重要会议开到项目工地,让镇街党(工)委班子蹲点破难,村党组织把“三会一课”融入田间管理。正是这样一个个鲜活的基层实践,不断让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汇聚成了“百千万工程”龙川答卷。

按下“蓄能键” 充电蓄能强本领

近日,龙川县为乡镇的100名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邀请有关专家解读我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和其他市、县相关优秀实践案例,以此打好实力提升“主动战”。

这场“头脑风暴”是龙川县举办的2025年第三期科级干部充电蓄能服务“百千万工程”培训班。网上获取信息如此简单,为何专门邀请专家到县里解读方案?

“为的就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鼓足干劲向优秀案例学习!”龙川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强化政治引领,抓实基层党员培训,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全力锻造一支思想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提供组织支撑。

政治引领如何强化?龙川县积极探索,寻出新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全体党员干部“充电蓄能”;深入开展“爱村美村强村富民大宣讲”活动,48名镇级优秀宣讲员以身边事“小切口”讲述乡村振兴“大变化”,充分激发全县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拼劲干劲。

组织引领是强化基层党建的重要手段。这一次,龙川县把目光放在基层党建示范点整县提升行动上,通过建强建优农村示范点党支部,成功打造120个县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单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民小组党组织全覆盖,推动1620个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全面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实施“头雁领航”“群雁提能”“雏雁育苗”等工程,推动“两委”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农村政策法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龙川县深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制定《“雁归源”人才行动方案》,2024年成功招引“归雁人才”1449人。深化人才培育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鼓励村干部学历提升;树立讲担当、重作为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推动15名“能”“优”干部进入5个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领导班子,干部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从2023年的29.6%提升至当前的48.1%。

想要确保工作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工作落实机制必不可少。为此,龙川县制定印发《龙川县组工部门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县组织部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若干措施》《龙川县组工部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工作落实力度。

高举“党建旗” 凝心聚力谋发展

走进龙川县麻布岗镇,一幅产城融合的新图景跃然于眼前:干净整洁的街道旁商铺林立,新建的步道上村民悠闲散步。这座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行列的北部重镇、中心镇,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家门口就是美丽圩镇是麻布岗镇的重要目标,这几年,1700平方米标准化农贸市场、4.5公里美丽入口通道、1100米健康步道和2个小公园先后落成,居民幸福感不断提高。“自从这么多设施设备建成以后,我们的居民成为了他人羡慕的对象!”麻布岗镇有关负责人说。

要想让村民的幸福感更上一层楼,产业发展需要取得新突破。为此,麻布岗镇开展精准招商,成立外出乡亲临时党支部,发动外出的企业家回乡创业,成功引进禾坑康养中心、大都康医院等乡亲项目;与企业共建“富民工坊”13家,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就业群众年人均增收超过3万元;致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建成超100亩的果园种植基地4个、茶叶种植面积超4200亩、油茶种植面积3万多亩。这些项目中,大长沙村的独特之举尤为亮眼,该村通过组建“党员产业先锋队”,以“村集体+企业家+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百果园,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万元,带动50户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成为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的标杆项目。

看够了麻布岗镇的发展现状,不妨来看看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典型镇的佗城镇,它如何通过党建力量加强后续发展?“我们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主干道路灯亮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示范主街‘三线’整治、河道健康步道铺设、廉洁教育基地建设、美丽客厅中心建设等工程建设,全力焕发“秦汉岭南第一古镇”新活力。”佗城镇有关负责人说,2024年佗城景区净流入人数全省排名靠前,全年接待游客12.8万人次,不少居民在这一波旅游热潮中吃上“旅游饭”。

而拥有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丰稔镇,则以党建领航推动产业兴旺,成功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行动中跻身先进行列,顺利通过省级“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成果考评,让特色农业迎来大发展。

据悉,该镇聚焦农业大镇发展定位精准招商,引进2家工业项目、4家农业企业,推动丝苗米、生猪、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丰稔镇举办首届枇杷文化周活动,枇杷实现产量超600吨、增长9.09%,总产值达2000万元,推动枇杷产业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丰稔镇的落脚点绝不单单放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产业”与“环境”双轮并驱才是最终目标。通过高质量打造建设美丽圩镇入口通道、绿美生态公园、美丽示范主街等,提质升级老农贸市场;盘活老旧建筑资源,将旧电影院改造升级为圩镇客厅,建成全市首个镇级方志馆;实施屋顶山塘隐患点修复工程,建成美丽河道“金钩环水”。黄岭、礼堂、莲东、十二排等4个典型村建设有序推进,丰稔、丰联等2个村入选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黄岭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看到兄弟镇取得良好成绩,田心镇亦不甘示后,把党支部建在攻坚一线,绘就美丽圩镇“红色图景”。17个村(居)党支部组成发展规划堡垒,开展“我为圩镇献良策”主题党日活动,收集党员群众建议,集众人智慧提出“多彩田心、文旅胜地”的新发展目标。围绕典型镇建设的四项攻坚任务、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及九项基本任务,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责任党支部牵头明确建设责任主体、任务要求以及工作步骤,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旗插在了工作最前沿。

众人拾柴火焰高,田心镇迎来了蜕变和新生。该镇在去年年底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认定,其辖下的甘陂畲族村于去年年底先后获评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身份的出炉,标志着田心镇从传统农业镇向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型。

而鹤市镇党委政府将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入户门户形象轴、滨河生态景观带及商贸经济区、公共服务区和全民生活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腾天百货购物中心、兴汇家百货商场等综合型商场入驻,带动日均客流量1000多人次,进一步擦亮“千年商市”金字招牌;加强小微企业园建设,同源达(龙川)电业有限公司、河源祥晟电子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累计为本地及周边镇的群众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建设镇助农社会化服务中心,为种粮大户提供烘干、冷储等服务,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势头越来越盛。

走好“群众路” 集中力量办实事

发力“百千万工程”,龙川县在谋划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揽子民生工程也相继落子惠及百姓。

“‘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不仅美化了镇村,而且还温暖了我们老百姓的心。”今年63岁的叶伯在丰稔圩镇经营一家日用品店,在守店的20多年时光中见证了圩镇的变化:从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到街道宽阔干净整洁、往来车辆行驶有序。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则是“金钩环水”的整治。

这是一个隐性的地质灾害治理点,当地人称之为“金钩环水”山塘。山塘位于社区街道背部山腰处,下方为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地,被定为在册屋顶山塘,是每年汛期防汛重点水域。丰稔镇党委、政府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排大涝,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对“金钩环水”实施塘边水域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同时,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基于“金钩环水”土壤结构及周边山体景观资源,继续实施“美丽河道”建设项目,打造了约1.2公里闭环滨水、环山步道,不仅有效解决山塘防汛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对山塘生态的保护修复,更为群众提供了亲子游乐、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早已成为龙川县乃至各镇村的宗旨。

鹤市镇将典型镇培育工作与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建设美丽示范主街。该主街选址位于老鹤紫路,主要通过实施外立面提升工程和路面及排污排水工程进行整体打造。经过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该路段因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雨季易积涝的难题,得到街道两旁住户和商户的一致好评。

而麻布岗镇以机制创新破难题,打造基层治理改革样板。该镇党委牵头组建镇级“强镇公司”,在全县率先探索市场化治理路径,推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物业圩镇”管理模式,将圩镇公共设施管护、农贸市场运营等业务委托专业团队运作,由党员骨干担任公司管理层,设立“党员责任区”2个、“党员示范岗”8个,实现圩镇保洁覆盖率100%,彻底扭转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治理困局。

“现在圩镇干净卫生,农贸市场代替了之前的‘马路市场’,安全卫生又规范。”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售卖家禽肉类的档主,钟先生给麻布岗镇党委、政府点赞。

以“党建红”引领“百千万工程”方能行稳致远。龙川县正持续深化“党建+产业”“党建+治理”“党建+服务”模式,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动党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镇域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

下好“关键棋” 党群联动添新绿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官网公布全省乡村绿化典型案例(第一批)名单,龙川县鹤市镇河布村榜上有名。

一个普通乡村何以上榜?

近年来,河布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自身的苗木资源和绿化养护经验,创新“以木养木”循环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绿富双赢”发展之路。目前,该村绿化产业总值超过 500万元,2024年河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

党建引领,下好乡村绿化“关键棋”,这是龙川县在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龙川县先后组织开展2025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暨五级林长植树活动、“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我为家乡种棵树”“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等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各类乡村绿化主题党日活动约700场次,累计发动3.3万名党员参与“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活动,其中参与“五带头”的农村党员1.72万人。截至6月底,全县乡村绿化工作投入资金3112.82万元,种植苗木60.93万株,超额完成目标总量。

乡村绿化,三分种七分管。龙川县积极探索乡村绿化工作的“党群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积分制+技术指导”管护机制,完善“镇—村—段”三级管护责任体系,将乡村绿化管护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明确各方职责,提高新栽苗木的成活率。推行庭院绿化“党员包户”制度,落实村民对自家庭院的绿化美化责任,基层党员以身作则做好示范,树立植绿护绿文明新风,发动全民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营造全民爱绿植绿的浓厚氛围。

伴随着乡村绿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东江、韩江龙川段两岸卉木萋萋,人民群众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植绿、爱绿、增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日渐浓郁,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绿色成为龙川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丘文敏 蓝思远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