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以“头号工程”力度,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以龙川新城建设为牵引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2025-07-01 10:35:27 来源:河源日报

389fa453581c5ace00a9f2d99b6ee64c_hyrbs0701006_001_01_s.jpg

■龙川新城建设有序高效推进,起步区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图为河源泰毓国际酒店、龙川商会大厦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77ba8a9495be7e160d4e2942632c27aa_hyrbs0701006_001_02_s.jpg

■蓬勃发展的龙川产业园区

核心提示

新城崛起,擘画现代化县城新蓝图;产业集聚,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城乡共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龙川县以龙川新城建设为牵引,聚焦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改革创新、社会参与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龙川县在日前召开的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上要求,要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再加压再推进,拿出务实举措,补齐短板弱项,不折不扣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把握要点、合力攻坚,主动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全力建好龙川新城,认真答好环境“基础题”,持续激发改革活力,广泛凝聚社会参与,以奋进姿态全力冲刺“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真抓实干、取得成效,确保“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奋力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龙川新城建设加力提速

夏至后的龙川县城,树木葱郁,花儿绽放。沿着新建的幸福大道走进龙川新城起步区,入眼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个接一个的在建项目彰显着一座新城的崛起。2025年度龙川新城首季建设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22.4亿元的起步区16个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河源泰毓国际酒店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作为龙川新城建设标杆项目之一,河源泰毓国际酒店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龙川新城的商务接待能力和城市品位,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吸引高端人才提供重要配套保障。

除了酒店项目,龙川新城区水厂(一期)项目建设也同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外接水管,下个月将完成通水验收并具备运营条件。另外,越王东路、环福南路、110千伏幸福输变电土方平整工程、医疗科创平台及卫生人才教育基地、梅龙高铁幸福新城安置地一期工程、幸福新城电力线路迁改工程等10多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龙川新城建设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新时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局,赋予龙川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任务。“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川全县上下提高政治站位,以龙川新城建设为牵引,坚持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全力确保新城开发建设取得“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求,全面开创龙川新城开发建设全新局面。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在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的指导帮助下,形成了《龙川新城综合规划》和《龙川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1+1”成果,以东江绿色发展示范带串联佗城、高铁新城、龙台山、幸福新城,整合宝龙新城产业片区,构建山水相依的生态城市格局,打造可感知、有共鸣的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

强化项目招引建设。系统谋划了总投资约90亿元的“一带五区”首期及后续项目42个,聚焦产业功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领域。“一学校三中心”、龙台远眺郊野公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招引取得突破,坚持边规划边招商,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举办了龙川新城规划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16个项目。

龙川新城建设任重道远。龙川县委书记黄鸣在日前召开的县委工作例会上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要求,以龙川新城建设为牵引,汇聚方方面面力量打造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要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协同配合,严格对照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保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更多支持,为龙川新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距县城10公里外的龙川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各大企业忙着赶订单、抓生产、扩建生产线,占地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生产的热潮,彰显着工业产业的蓬勃发展。

走进景旺电子(龙川)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栋栋厂房正拔地而起。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项目总投资15亿元,未来将重点扩大高端电路板产能,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

无独有偶,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进展较快,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忙着室内砌墙和装修等工作。作为产业建设“大会战”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预计提供就业岗位可达1万个以上,年产值40亿元以上。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支撑。龙川县坚持制造业当家,全面落实“产业兴县20条”等措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40.55亿元,“一园四小区一中心”落户企业达170家,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产业平台持续建强,高标准推进近10万平方米高铁新城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携手深圳宝安区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入驻率达95%,实现产值超过2.9亿元,入选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和广东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龙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建设“大会战”工作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龙川样板,产业建设成果初显。据龙川县统计部门提供数据,今年1至5月,该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7.59亿元,同比增长0.9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59亿元,同比增长6.6%。

与工业同步发展的还有农业及第三产业。完成龙川县油茶现代省级产业园建设,“龙川山茶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母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产业(丝苗米)强镇项目。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龙川县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佗城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佗城镇、田心镇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甘陂畲族村旅游区、嶅山溪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虔心谷民宿和嶅山民宿被省评定为银宿。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川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用好央企帮扶等各界力量,提速推进城乡风貌提升,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二批试点县机遇,谋划储备了46个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

推进补短板强弱项行动。交通建设有了新突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龙川1号公路”入选国家“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县域公路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境内有4条高速公路、1650条普通公路。文体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县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8个社区体育公园、3个社会足球场等体育场所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89%。信息基建持续加强,基本实现县城、工业园区、圩镇、行政村等主要区域的5G信号覆盖,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千兆宽带全覆盖。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龙川县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县创建考核,创成全省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全市首个“广东省健康县”;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七年达到9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全县24家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提前完成省级下达创建任务。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建成全省首家县级专门学校(龙川县启德学校),新改(扩)建苏区学校、实验小学等学校,增加公办优质学位5290个。完成全县乡镇敬老院硬件、软件全面升级改造,推进县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一老一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提速推进城乡风貌提升。示范引领,加快打造典型镇村培育样板,第一、二批5个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全面完成“七个一”建设。典型村建设加力提速,35个典型村全部创成美丽宜居村,其中29个村获评特色精品村。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镇村实现垃圾统一转运;扎实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建成“美丽庭院”7755个,佗城镇佳派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村,龙川县荣获“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优胜奖、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三名,城乡面貌提质增颜。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龙川县积极探索物业出租、居间服务、“农业+”等发展途径,在全省率先搭建“24+N”强村公司矩阵,组建34家强村公司,入选全省2023年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推动成立75间富民工坊,带动就近就业超过2700人、助力企业增产2.2亿元。

另外,龙川县探索推进土地流转微改革,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试点镇通衢镇全镇共收储耕地6300多亩,实现规模化种植4800亩,带动就业3500多人,村民务工收益约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32万元。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先行探路,集中建房试点佗城镇佳派村、通衢镇玳瑁村完成宅基地择位竞价共计316.16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30余万元,解决6户削坡建房风险户建房问题。

凝聚齐抓共促合力

龙川县广泛凝聚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奋进姿态全力冲刺“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确保“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充分发挥企业力量。用好重点建筑业央企帮扶等各界力量,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促成深圳市龙川商会等25个商协会与龙川县24个镇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目前已落实帮扶措施20项,结对帮扶资金约125万元。其中,广州市龙川商会与车田镇签订车田豆腐产业园项目,预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

大力推进“双百行动”。龙川县在“反向飞地”园区内挂牌运作“人才双向飞地”,首批14个合作项目顺利达成,成立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南方科技大学科技园区龙川分园、国家级众创空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客空间龙川分园和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对接省直单位纵向帮扶、深圳横向帮扶协作,成立龙川县帮扶干部临时党委,定期召开帮扶干部临时党委会议,抓好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等市县力量的统筹管理,充分聚拢县域帮扶力量。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龙川县聚焦“六清三绿一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清洁乡村·绿美龙川”百日行动,发挥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发动乡贤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或活动,2024年至今累计参与建设项目或活动246个。凝聚海内外侨胞力量,召开港澳政协委员茶话会、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七次大会等会议,积极宣传推介龙川,推动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助力“百千万工程”;紫市镇成立了由侨胞、侨眷、外出乡贤组成的紫市镇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助力紫市镇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丘文敏 蓝思远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上一篇: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