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厚植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2025-01-22 10:13:08 来源:河源日报

362992b3682e5911ec8c527fec384eee_hyrbs0122006_001_01_s.jpg

■龙川县城建设口袋公园,丰富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5793ba87546e9b41513bcba9d9d83788_hyrbs0122006_001_02_s.jpg

■新建的龙川县城幸福大道

fd98d0b23cca74ff52952aae8f4d62b8_hyrbs0122006_001_03_s.jpg

■龙川县加大对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群众就业能力。

eecebaa375cec8893486c49c3f45d39a_hyrbs0122006_001_04_s.jpg

■202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的龙川县苏区学校

核心提示

厚植民生向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翻开2024年龙川民生“工作簿”,从教育的培根铸魂到医疗的悉心守护,从就业的坚实保障到社会保障的兜底关怀,从文化的传承滋养到交通的畅行致远,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交上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年,龙川县将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民生问题加快解决

有合理诉求上“龙川县民生通”书记县长信箱反映,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这是龙川县2024年信访工作的新亮点。

这一年里,龙川县进一步优化“面对面”机制,深化“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接诉即办”工作,推进民生“微改革”,政务民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加快解决。

“面对面”机制持续优化。龙川县持续深入实施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推进群众诉求标准化处置、全流程监督闭环式管理,聚焦生活垃圾治理主题召开“面对面”座谈会,推动解决问题117宗、办结率达99.15%。

政务民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推动12345热线提质增效,2024年全县累计受理有效诉求25325宗、办结24642宗、按时办结率达99.9%,切实做到了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深化“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接诉即办”工作,制定出台《深化“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接诉即办”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累计办结群众来信1030封,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诉求。

民生“微改革”持续推进。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一件事主题服务”专窗,实现个人和企业多领域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极简办理,已实现46个主题“一件事一次办”。推动“粤智助”政府自助服务机向基层延伸,共部署“粤智助”桌面机318台、增强型机24台,可办事项数261项。推进所有办事部门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一次办”。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致力营造美好生活。2024年,龙川县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及“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问题上实施了一大批暖民心、惠民生的改造提升工程,在嘘寒问暖间认真聆听人民群众的民生意愿,用真抓实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创业更加充分。龙川县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和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407.77万元、惠及4734人次;建成就业驿站1个,新增城镇就业38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80人。以龙川县兴莱鞋业有限公司为试点,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妈妈岗”在岗人数379人。

卫生健康服务更加优质。龙川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七年达到90%以上,全省排名靠前。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精神患者管理工作先进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处于全省上游。“优质服务基层行”通过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11间、基本标准卫生院4间,达标率排在全市前列。老隆镇卫生院在第四届“健康县域卓越者”系列评选中,成功入选“全国乡镇卫生院100 强”。成立了全市首个县级心理健康协会,累计帮助585名心理障碍患者。

教育惠民更加深入。加快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附城学校、实验小学、江边小学、佗城中心小学建设及苏区学校一期建设,增加公办优质学位5290个。龙川县启德学校揭牌运作,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开创了广东省县级建成专门学校的先河。优化提升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119所,全力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小学成功加入深圳市宝安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龙川县第一中学、龙川县老隆镇第三小学获“广东省更高水平平安校园”荣誉称号,9所学校被评为“河源市更高水平平安校园”。

道路交通建设更加完善。龙川县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交通运输服务保障。2024年,该县农村公路通达程度不断提升,总里程达3233.248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104.94公里/百平方公里,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不仅便利群众出行,更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极大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性与安全性。2024年2月26日,龙川县获评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月27日,“龙川1号公路”入选2023年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和典型案例;10月8日,“龙川1号公路”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篇典型案例。

民生底线兜牢兜实

扎实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兜实筑牢基本民生底线。2024年,龙川县有序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持续织牢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全力筑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深入实施“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社保“镇村通”工程。截至目前,“镇村通”柜台网点覆盖94 个村居,合作银行网点49 个,自助办网点267个,群众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等近20 项社保业务可就近办理或自助办理,便捷服务暖人心。推动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截至2024年11月,全县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52.6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

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龙川着力抓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4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83户,累计适老化改造1103户,进一步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积极推进长者饭堂项目建设,完成老隆镇、田心镇、丰稔镇、鹤市镇等长者饭堂建设,有效解决长者“舌尖养老”问题。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强。坚决履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治责任,纳入民政局救助范围2.5万人、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8.1万人。持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特困供养水平,累计为2.15万名低保、特困人员发放保障金1.98亿元。落实急难救助政策,2024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634人次、发放救助金190万元。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2024年,龙川县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聚力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有效。深化文明创建。全力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协同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培育打造15个文明样板村、3个乡村文化空间示范点。厚植文明根基。编排创作木偶戏《乡风乡俗新文明》,创新“非遗+普法”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持续加强道德典型选树与宣传,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实文明实践。持续织密“1中心+24所+357站”文明实践网络;持续擦亮“五色班车五彩服务”“五艺颂五好”“送教下乡”“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等文明实践品牌,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4万余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博物馆新馆配套设施加快完善,龙川学官、龙川考棚、胜利村塔完成修缮。全县24个综合性文化站均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文化保护利用更加高效,开展龙川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按照循州、龙川、赵佗三条主线对佗城古城的历史文化脉络进行梳理汇总编制《佗城古城文化资料汇编》,为龙川新城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龙川积极走出去,加强文化交流和非遗文化建设。客语童谣《桂花谣》获“童声里的中国”2024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优秀作品奖,受邀参加2024年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暨岭南童谣优秀作品展演活动;推荐5人申报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申报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19场次,龙川城市文化品牌持续擦亮。

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24年先后举办“红红火火客家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届“盛夏光年·我们的毕业季”露天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50余场次,线上线下服务群众80万余人次;成功举办2024年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暨“镇校体育共享工程”启动仪式及2024年龙川县文教系统篮球比赛等赛事组织、“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2024城市定向周——广东省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带动经济消费。

■策划:邹静 刘豪 甘国科 刘伟东

■统筹:陈小玲 钟剑锐 卢志勇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刘睿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冯晓铭 杨坚

    上一篇:守护万家灯火 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