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全面“融湾”“融深”推进工业园高质量发展

2022-10-12 16:05:27 来源:河源日报

126897c336b88a0d1cc9af27469f510b_1012022_001_01_s.jpg

■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核心提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园区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百舸争流的产业发展大潮中,龙川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市政策叠加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全面“融湾”“融深”,把龙川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的大视角中寻找战略定位,抢抓战略机遇,敏锐捕捉信息,精准谋划产业,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强链补链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10年的持续建设中,龙川工业园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截至2021年,园区共有企业130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奋力形成以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等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园区总产值从2012年的23.5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亿元,年均增长19.2%。园区税收呈逐年上涨态势。

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是龙川坚持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实践。在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下,龙川县扶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机器换人”,新动能快速发展,在电子信息、空气能制造、新材料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原创成果,专利申请授权明显增加,研发创新能力加强。截至2021年,全县有省级研发机构7个、市级研发机构34个;2013—2021年专利授权量共3162件、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6件。

在大视角中 精准谋划园区主导产业

产业,是园区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龙川提出要坚定实施新型工业化,把工业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培育“3303”产业集群,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大县”。

“3303”产业集群,是指打造100亿级电子信息、现代建筑产业、现代农业和10亿级空气能、新材料、水产业,将高铁新城、幸福新城及宝龙新城“三大平台”培育成3个消费聚集区,不断夯实龙川产业基础。

而工业园区则是100亿级电子信息、现代建筑产业及10亿级空气能、新材料等四个产业集群的主战场。打造四大产业集群,是龙川认真细致 “内审”后对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导向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川县积极对接对口帮扶河源的深圳市及对口帮扶龙川的深圳市宝安区,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珠三角产业外溢的“窗口期”,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城市发展、要素资源等优势,以着力发展新型工业为主战场,通过产业招商加快发展电子电器、空气能节能环保、现代建筑工业化、新型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构建“总部+基地”的“前店+后厂”产业发展新模式,把龙川打造成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产业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2012—2021年,龙川县前往深圳、广州、珠海等沿海发达城市开展春季、秋季经贸招商活动43场次,开展空气能制造、现代建筑工业、电子电器等行业招商26场次,参加外省组织的经贸活动19场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世界钢索先进制造商广东迈诺工业有限公司、空气能制造商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偏光片制造商深圳市名格宝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翘楚型企业在龙川投资建设制造业项目。据统计,2015—2021年,龙川共引进项目237个,签约合同金额1244.37亿元,外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

在把好项目“引进来”的同时,龙川还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扩大产业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2016—2020年,龙川连续5年组织企业参加深圳市宝安区产业发展博览会,累计获得采购订单0.38亿元。2012—2021年,龙川累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20余场次,累计获得采购订单0.62亿元。

产业活力迸发,项目纷至沓来。龙川县工业园发展稳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园区共有企业130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园区总产值从2012年的23.5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亿元,年均增长19.2%。园区税收呈逐年上涨态势,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工业、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奋力打造 两个百亿级两个十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龙川持续做强工业主导产业,聚集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引进延链强链企业,奋力打造100亿级电子信息、100亿级现代建筑工业及10亿级空气能、10亿级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

十载深耕细作,今朝厚积薄发。电子信息是龙川县深耕多年的优势主导产业,现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42家,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7亿余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50.33%,已成为该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龙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预计总产值达70亿元。龙川电子信息产业正日渐崛起,剑指百亿集群发展高地。

当前,龙川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向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景旺电子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吸引带动了山本光电、名格光电、创基电子、昆腾电子、宗德电子、威衡电子等多家知名电子企业入驻加盟,新进企业总投资超50亿元。今年引进的贝莱尔纳、宝利光电、康明辉、富隆等多家延链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景旺电子、名格光电等10个以上大项目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形成与“双区”、两个合作区有机联系、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助力龙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龙川县围绕打造百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这一目标,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带动、多点支撑、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重点聚焦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坚持“全链式布局、集群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发展理念,奋发打造1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电子信息集群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空气能制造、现代建筑工业、新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现代建筑工业产业发展态势强劲。2013年,广东迈诺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招商进驻龙川工业园,开启了龙川现代建筑工业产业发展的新征程。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建二局麾下(广东)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投资20亿元在龙川工业园建设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钢构件,将龙川现代建筑工业产业推向发展的新台阶。两家行业翘楚的加盟,引发了“虹吸效应”,带动和集聚中建核电、凯瑞模架等10余家现代建筑类工业企业进驻。目前,龙川已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2021年现代建筑工业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2022年,现代建筑工业总产值将有望达40亿元。

空气能研发制造渐成气候。“中国热泵行业领军品牌”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入驻龙川工业园,投资3.69亿元建设龙川生产基地,有10条自动化生产线、3个制造车间,年生产空气能热水器可达80万台。作为龙川工业园空气能产业龙头企业,相继带动天仕达、聚腾、华天成等20多家空气能制造企业抱团落户龙川,带动龙川工业园逐步发展成集零配件制造到成品生产的较为完整的空气能产业链,有力推动了龙川打造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建设。今年,龙川继续抓好延链招商工作,新引进金奇辉电气、烘干机生产基地及3家空气能配套企业落户建设,投资总额近20亿元。今年,空气能产业有望实现总产值10亿元以上。

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河源市新陆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落户产业园区后成长迅速,2020年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发展壮大为龙川新材料的行业龙头。当前,以该公司为龙头,聚集了新宝利雅、金泰莱、瑞凡等近20家新材料企业,2021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9.87亿元。今年,新材料将有望实现总产值超10亿元。

在科技创新中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龙川县提出要将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奋斗目标。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龙川工业园是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承载区。在创建省级高新区的过程中,龙川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承接“双区”产业外溢资源,着力构建“以建筑工业化为引领,电子电器、空气能、新材料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推动龙川工业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龙川大力宣传工业技改、产业共建和上规奖励政策,深抓项目申报和政策落实工作。据统计,2013—2021年,龙川县共推动181家规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37家工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增强,10年间全县共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参与实施国家级研发项目3个;新增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推动8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33家次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资金共13763万元;28家次企业享受产业共建奖补资金13941万元。

据统计,2016—2021年,龙川专利申请量达953件,其中发明类102件,实用新型类653件,外观设计类198件;专利授权为849件,其中发明类14件,实用新型类614件,外观设计类221件;有效发明专利为88件;商标申请量为1345件,注册核准量为636件,商标有效注册量为4044件。这些企业科研成果95%都产生在龙川工业园。

目前,龙川工业园已拥有空气能产业基地、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广东创新院绿色建筑研究有限公司)、广东质量监督暖通空调产品检测中心/空气能检测中心、广东省散热基板企业重点实验室、河源市空气能热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龙川材料研究实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金属实验室、土建实验室)、一个国家级核级焊工培训中心、河源市金融U-Key LC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龙川县以科技创新来激发企业“洪荒之力”的脚步从未停止。围绕追赶超越、走在前列的目标,龙川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激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促企业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并逐步成长为行业翘楚。

龙川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龙川重点培育的企业之一,2016年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之一的龙头,该公司自2013年经招商落户龙川以来,短短的几年间,拥有各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件。2020年以来,该公司在龙川县委、县政府的技改政策支持下,投资5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开启了该公司“机器换人”的科技创新之路。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是龙川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2006年落户龙川,2011年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去年,该公司入选“2021年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工信部第三批符合《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名单、2021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评选通过名单。截至今年上半年,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114项,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金属基印制电路板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与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相邻的广东名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龙川基地),是一家民营股份制高科技企业,2016年落户龙川工业园。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实现偏光片规模国产化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已突破行业技术壁垒,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偏光片全制程生产厂家之一,填补偏光片国产化技术空白。目前,该公司占有国内电表偏光片市场份额超五成,拥有各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龙川工业园区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进一步增加产业链条的“长度”“厚度”,走出一条山区工业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说工业园成绩

●园区共有企业130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包括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

●2013—2021年,推动181家规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37家工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园区总产值从2012年的23.5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亿元,年均增长19.2%。

●园区税收从2012年1.3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4.295亿元,年均增长16%。

●工业园荣誉

2012—2017年,园区连续6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园区”称号

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节能产业示范园区

2016年被评为“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

2017年被授予生态广东建设公益单位

2018年成立龙川县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循环改造试点园区

2019年、2021年被评为“年度五星级服务园区”

■组稿: 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谢凯杰 谢祖敏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制图:郭小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