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晒出过去5年“成绩单”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龙川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树”。
■龙川过去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示意图 制图/小小
■蓬勃发展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核心提示
龙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1月19日至21日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龙川县过去5年的工作成绩,认为是龙川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较好地完成了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埋头苦干、蹄疾步稳,砥砺奋进、斩获佳绩。通过5年的拼搏奋进,龙川经济社会发生了质的飞跃,综合实力稳中有进,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品质提档升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产业经济提质增效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11月19日,龙川县县长刘力向龙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县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对过去5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了预计,预计到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70亿元,年均增长3.6%;农业总产值55亿元,年均增长4.6%;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32亿元,年均增长4.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年均增长8.4%。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过去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尤其是两次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龙川县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埋头苦干、蹄疾步稳,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而支撑起龙川县稳健发展步伐的,则是该县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强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外溢”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双区”战略腹地的前瞻性举措。
据统计,5年来,龙川县成功签约“双区”产业项目150个710亿元、动工建设项目76个179亿元。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新增面积近4000亩,入园企业达110家、投资额超亿元企业达63家,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空气能、新材料和现代建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在全省同类园区中唯一连续6年获评“省优秀园区”。
行业翘楚、优质企业的落户加盟,推动龙川工业由传统向新型转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工程中心7家、研发机构41家,专利授权3035件,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荣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建二局建成全球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层建筑,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制造全球最大密闭型钢索(直径187毫米)、蒙皮拉形机项目列入国家04专项。
一炮响,百炮鸣。工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农业也迎来了长足发展。5年里,龙川县成功创建油茶、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1家;龙川山茶油入选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龙川茗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粮食生产5年总产量119.5万吨。
同时,商贸、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行业逐渐完善壮大。霍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绿誉五色茶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黄岭村、小参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5个镇级电商扶贫站点投入运营,建成20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9家。完成农信社改制,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家,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经营主体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长。
产业发展一小步,营商环境优化一大步。5年来,龙川县扎实推进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代办制”,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成县、镇、村三级494个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获6项营商环境“国字号”荣誉,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城乡品质提档升级 “颜值”“气质”双提升
一座城市一种记忆,一座乡村一种情怀。刚刚过去的5年,龙川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品质提档升级,逐步朝着“颜值”“气质”双提升目标阔步迈进。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百姓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轻松。看一组数据:5年来,龙川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18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25公里,完成国省县道公路建设76公里,新建农村公路908公里、拓宽改造51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820公里。可观的数据下,是两条高铁、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其中赣深高铁将于下月正式通车运行;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立体综合交通路网让龙川曾经的“出行难”成为了历史。
不仅如此,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用电、通信及农业生产等领域,在建设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5年来,全县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1.76亿元,220千伏霍山站、110千伏莲塘站等23个主网项目及1123个配网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村村通电”普及率达100%。广电高清双向互动网络加快建设,新建通信基站3852座,315个行政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基站建成使用,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9万亩,新增垦造水田2200亩,建成水稻高产示范点10个。完成水利投资10.08亿元,完成中小河流治理325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8个,新建和维修引水陂103座。
刷新农村“颜值”,提升城市“气质”。编制《龙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同步编制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幸福新城、高铁新城、宝龙新城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县城一环路、“一江两岸”、县城背街小巷道路硬底化建设、老城区主干道升级改造、文化体育公园景观升级改造。城市“六乱”问题得到控制。依法拆除违章建(构)筑物11.4万平方米。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丰稔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点建设通过验收。创建干净整洁自然村1088个、美丽宜居村584个,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基本实现。
天蓝水绿齐努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龙川县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完成“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推进枫树坝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和河湖“清四乱” “五清”专项行动,清理东江干流及枫树坝库区餐饮船43艘,依法拆除库区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违法网箱养殖59.7万平方米。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20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54座,完成县城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建及24个镇级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任务。新建57个省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创建10个森林乡村,建成2个古树公园。完成森林碳汇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任务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枫树坝水库水质常年保持一、二类标准,东江干流龙川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全县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民生福祉殷实
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5年来,龙川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为本、普惠共享,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续在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历年民生支出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累计263.2亿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打赢脱贫攻坚战。5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12亿元,9649户26257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391元增长到2020年的16929元。7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1934元增长到2020年的21123元;道路实现硬底化,农网供电可靠率100%、通宽带率100%。
让孩子们开心上学堂。五年,龙川教育工作收获满满,“广东省教育强县”顺利通过复评,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新(改、扩)建学校37所,新增学位3.15万个。
百姓健康放心上。龙川县通过“广东省卫生县城”复审,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医院,中医院中医综合楼、保健院儿科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县第二人民医院、24间乡镇卫生院、315间村卫生站、27间接种门诊升级改造,连续4年县域内住院率达90%以上,全省排名保持在前10位。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疫情防控网,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尊老爱幼保民生。5年来,全县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累计发放低保资金、特困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临时救助资金等各类困难群体保障资金10.6亿元。完成25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
文化设施惠于街坊。高标准完成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并入选国家级试点,福建会馆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县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 县老年人体育协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共享平安龙川。信访形势逐年向好,被国家信访局评为“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飓风系列专项行动和“八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雪亮工程” “智慧新警务”建设,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龙九条”,加快建设森林防灭火“三大战区”,扎实推进综合应急网格化管理试点建设。
众志成城抗灾防疫。2019年,面对两次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龙川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及时抢修灾毁设施,帮助20万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奋力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复产、重建家园的全面胜利。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龙川第一时间构建起“1+1+11”疫情防控组织体系,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实现疫情防控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
一桩桩民生实事,见证了龙川县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该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邝羽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