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在2020年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防疫和发展两手抓“双胜利”下奔小康

2021-02-01 10:47:10 来源:河源日报

■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灾后重建安置小区

■龙川县丰稔镇五色茶岭景区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游玩

美丽的龙川县城

核心提示

2020年,龙川县83家规上工业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工业园区新增用工比上一年增加3000多人,灾后重建26个省级补助项目、100多个系列修建工程如期完工,省市县重点工程开工率100%,引进新项目35个、新入园企业13个,新增各类经营主体5153户…… 新兴动能快速发展,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稳定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正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龙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确保了“十三五”完美收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和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夺取“双胜利”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堪称大考。一年来,龙川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赢得“双胜利”。

勠力同心抗疫,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一年来,龙川县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构筑起坚强防线,1万多名党员干部投身抗疫工作一线,投入疫情防控经费5710万元,县域无疫情发生、无确诊病例。

防疫和发展两不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胜利。分析2020年度龙川县经济指标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指标运行逐月逐季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复苏回升,取得了农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等指标好于预期、实现正增长的好成绩,实现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龙川县是农业大县,确保端牢饭碗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大疫之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8亿元,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全县粮食产量保持平稳。培育了一批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国家级示范社2个。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8元、同比增长5.8%。

龙川近年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平台,大力承接“双区”外溢产业,逐步形成以建筑工业化为引领,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参与到“双区”先进高端制造业分工,以产业“融深”“融湾”。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41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111.97亿元、2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7.0%;工业园完成税收4.17亿元,同比增长43.9%。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入库税收等主要指标增速全市领跑。

外经贸方面,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背景下,龙川县进出口总额稳中有增。2020年1月至8月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21.6亿元人民币,增长48.2%,完成年度任务71.8%,预计将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355万元人民币,增速3.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增速排名第二。

招商工作取得好成绩。2020年1月至12月,全县成功引进项目35宗,投资总额达247.28亿元,同比增长24.73%,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4.7179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0年,在疫情渐趋平稳向好大形势下,龙川县抢工期、增人力、加机器,开足马力“挂挡”生产,复工复产不断提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都在全力推进。产业园区22个续建、新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18个跨年度续建重点项目实现100%复工,灾后重建26个省级补助项目、100多个系列修建工程和米贝村重建安置小区如期完工。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2项,年度计划投资44.9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完成投资45.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2%。

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康养、民俗、休闲农业等文旅消费持续走高,2020年接待旅游人数11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亿元。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11.5%。

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全国首家建筑3D打印展馆在龙川启用,核级焊培中心投入使用,景旺电路板助力5G全面商用,龙川空气能热销“煤改电”市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推动28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8家企业上规,金属实验室、土建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经济“成绩单”上的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实干的汗水,来之不易,成之惟艰。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龙川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实施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9条政策意见,实施县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疫情防控、发展资金等难题,科学精准、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经济正常秩序快速恢复,新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5153户、增长19.85%,最终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幸福生活“加码”

从破旧的房子搬进了新楼房,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像市民一样喝上了自来水,困难群众医疗、教育有了保障……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龙川县百姓眼前、身边次第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来。2020年,龙川县民生支出5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87.6%,路网、安居、保障、社会事业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路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让幸福不断“延伸”。首先,外联交通路网建设上台阶。河惠莞高速建成通车,始发到深圳、广州两趟城际列车开通运营,赣深高铁、梅龙高铁加快建设,龙寻高速公路正式动工,东江航道恢复通航,通用机场及航空产业园纳入全省布局规划,加快构建与“双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次,“内通”交通建设更完善。县通镇、镇通村、村通户,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从城乡街路的“华丽”到镇村道路的“实惠”,城市发展的福利延伸到了百姓家门口。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新农村道路路面改造及硬底化建设257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405公里、砂土路面改造72.69公里、窄路基加宽94.4公里,全县1303个自然村实现至少有一条硬化路通达,全县315个行政村已达到通客车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安居工程有序推进,让幸福持续升温。房地产市场运转正常,销售总建筑面积15.6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约为9.16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0437.55万元、共改造6432户,其中3259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2020年度因台风、“龙舟水”等自然灾害引发动态新增精准扶贫户21户房屋受损户进行全面改造。目前,动态新增和历史无房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织密保障网络,让幸福不断“提速”。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组织举办春风行动、精准扶贫、退役军人、暑期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禁毒康复人员等现场招聘会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系列活动21场,开发村居创业服务平台357个,认定78家扶贫车间、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精准扶贫帮扶实现就业7527人,大力实施 “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一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025人,带动就业创业1.5万人。推进村庄集中供水,全县1106个自然村完成集中供水,完成率为84.88%,已完成集中供水156187户。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772元和532元,对比2019年分别提高70元、48元。

办好社会事业,让幸福持续“加码”。教育和卫生是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2020年,龙川县加大投入力度,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向好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及幼儿园40所,新增义务教育和公办幼儿园学位1万多个。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县120急救指挥中心、27家发热门诊(室)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有序推进,完成311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成立3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县域住院率达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65%,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提速提质步伐加快,现代新城城建设按下“快进键”。一年来,龙川县坚持以现代为“魂”,全面对接“双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提质工程建设,高铁新城龙川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幸福新城幸福大道及幸福路工程动工建设,“三区三城”规划建设破题,城区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把民生工作做好做实,不断增加百姓的幸福指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龙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来抓,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累计投入超12亿元扶持资金,下“绣花”功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对贫困人口实现“八有”,按程序要求全部退出。经过5年帮扶,龙川县贫困户9649户2625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391元增长到2020年的16929元。2020年省定贫困村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21123元。

相对贫困村实现“十有”,按程序要求全部退出。全县70个省定贫困村均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和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315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70个省定贫困村均有卫生站和村医,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100%,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完成32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村、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帮扶龙川县的深圳、宝安区及省、市有关单位及龙川县党委政府紧扣产业发展主题,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定发展产业,奋力做大做优做强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特色水果、高山茶叶、良种油茶、岭南药材等八大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以及农业与工业、现代物流、历史文化、旅游观光、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龙川县加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2016年至2020年,龙川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17590万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破旧泥砖房清拆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村庄集中供水,加大村道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力度,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得到提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EPC项目,成功创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推进建设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加快推进上坪镇乡村振兴“擂台赛”等。全面铺开“四小园”建设,全县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示范点5670个,促使村容村貌“大变身”。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龙川蓝图更加清晰。龙川县启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城3A景区、省研学基地各一个,丰稔镇黄岭村、细坳镇小参村获评省文旅特色村,五色茶岭、绿油小镇等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全域旅游的“龙川样本”正在形成。培育和打造42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任务全面完成,美丽中国(龙川)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发展一批生态环保的高端制造产业,全域全面“融深”“融湾”步伐加快,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文/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