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绿富同行闯新路
加速三产业融合,做强特色产业,孹画“美富强”新蓝图
■连平县上坪镇“趣田野”民宿。
■连平县生态工业园
■观察团成员在连平县旺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采访
■极天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人员在做实验
■制图:吴丹
调研行 视频二维码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源河客户端
核心提示
连平县位于九连山腹地,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这里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飘香,万壑鸟鸣。绿色是连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连平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底气。
冬日的连平,工业园区机械轰鸣,热潮涌动;万亩桃园枝繁叶茂,促农增收;民生事业开花结果,群众生活幸福满满……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这座九连山城正以昂扬的姿态和火热的激情,焕发出高质量发展活力。
11月16日至17日,“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连平县,行走在绿水青山间,探访走好生态优先道路、谱写高质量发展答卷的连平故事。
凝心聚力抓产业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重点建设项目马不停蹄赶进度、园区招商团队步履匆匆谈合作、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在位于三角镇的连平县生态工业园,园区上下一派锚足干劲拼经济、拼项目、拼环境的浓厚氛围。
工业园区是连平县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连平县高质量推进工业园扩容提质,有效盘活了一批园区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为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去年9月,连平县在石龙工业邨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城东工业园,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800亩,首期规划面积300亩。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点项目的支撑。走进万洋众创城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往来,一排排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万洋众创城项目是河源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项目,总用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约800家中小企业,提供近2.5万个就业岗位,将推动连平工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万洋众创城已经建成1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签订招商协议企业9家。
万洋众创城项目只是连平县推动项目建设的篇章之一。今年以来,该县全力推动有效投资落地落实,推动震雄、米莫新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彬派、美嘉美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培育江茂、奕好等4家企业上规。同时,大力开展定向性、跟进式、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成功招引恒汇食品、途瑞箱包等27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达7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
深耕农文旅融合 谱写富民新篇
万亩桃园枝繁叶茂,特色民宿游客如织,小桥流水与青砖黛瓦相映成趣……走进连平县上坪镇,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经过规划、建设后的桃园像景区一样,万亩连片,称得上是‘世外桃源’。”登上观景台凭栏远眺,万亩桃园尽收眼底,白色石灰岩点缀其中,观察团成员被眼前的风光所折服。
在上坪镇,清脆泛红的鹰嘴蜜桃,是当地村民们的“致富果”。连平县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连平鹰嘴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岭南十大佳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河源市农业金牌产品”等称号。近年来,连平县通过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该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6万多亩,约有种植户6000多户,今年产量达6万多吨、产值约8.5亿元。今年桃花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8亿元。
从摘果到赏花,从卖水果到“卖”风景,在上坪镇,“看得见”的农旅资源,正源源不断变成当地群众“摸得着”的发展红利。
上坪镇“趣田野”民宿创始人谢增县对此深有体会。“这几年连平鹰嘴蜜桃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赏花、摘果、住民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农文旅融合的路子真是走对了。” 谢增县说。2015年,连平县的鹰嘴蜜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谢增县毅然回乡创业,通过盘活桃园,在桃园区内建民宿、餐厅,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今,每逢赏桃花、摘桃子的时节,许多游客来他的桃园、民宿品茶吃桃、赏花度假。平日里,他的民宿也成了不少游客旅游休闲的首选地。
打响一个品牌,带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当前,连平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为目标,计划今明两年扩种4万亩鹰嘴蜜桃,实现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值10亿元以上。同时,拓展“桃经济+”新业态,结合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致力于将上坪镇打造成广东最美婚纱摄影基地、最浪漫露营基地、最舒适徒步基地、最创意写生基地、最生动科普研学实践基地、最和谐的人和自然共生地。
厚植绿色家底 做好生态文章
进入冬季的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犹如一幅美丽的森林油画。观察团成员顺着蜿蜒的山路向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卷尽收眼底。
“‘金毛狗’是一种蕨类,它的根茎长满金黄色的茸毛,好像趴在地上的金毛犬,因此得名。”“这是在河源首次发现的‘一级国宝’黄腹角雉,现在它们已经广泛栖息在保护区内。”在黄牛石自然科普教育示范园,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熊祥健为观察团成员细致讲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神奇动植物,“我们这里山峰连绵不绝,河谷纵横交错,最大程度维持了保护区的原貌,是当之无愧的动物天堂。”目前,保护区共记录有维管植物162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23种,蝶类1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
“空气清晰,水质清澈,物种丰富,连平风景真好!”在游览过程中,观察团成员忍不住感叹这方山水。
今年以来,连平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六大行动”,纵深推进绿美连平生态建设,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今年5月,连平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其中一期10万亩,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加快推进4094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油茶、南药等特色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拓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业态,不断探索“绿富”双赢的连平路径。
写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这是连平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民生工程,也将是连平的城市地标,我们正在抢抓进度,预计12月底全面封顶,转入室内外装修,明年底全面建成开放。”在连平县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连平县住建局副局长周均望介绍道。
项目建设现场,两栋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依河而立,与对岸的体育中心融为一体。该项目位于连平县城东河西路与新城大道交会处,总投资额4.15亿元,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包含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和旅游服务中心四大部分。其中体育馆设置了可容纳3000人的复合球场,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连平县集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商贸会展、市民活动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连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近年来,连平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县人民医院新院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就业创业一条街项目将于近期完工;县城新水厂今年底可投入使用;“两校六园”项目加快推进,已建成县四小、富民幼儿园、东河幼儿园、陂头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优质学位5230个,并完成一批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连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增进人民福祉,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现场探访
极天羽技术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科技“膜”力为绿色崛起增添新动力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山丘绵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平县的新材料产业也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梯坎中“拔地而起、向上生长”。
穿上防尘服、戴上口罩,观察团成员走进位于连平县生态工业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极天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天羽技术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各种生产设备轰鸣声不断,生产线上只有少数工人。车间旁的总控室内,工程师在电脑上设置好各类参数,车间的设备就能自动完成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在收卷卸卷车间、分切车间,只有几名工人巡查和操作控制台系统,膜材料自动完成收卷卸卷,一卷卷生产好的光学膜将按照客户需求分切成不同宽度。
如此高度智能化的场景,出现在极天羽技术公司的生产车间不足为奇。据极天羽技术公司总经理特助徐有真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高分子功能性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发展方向的科技型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子元器件、家电、医疗、建筑玻璃、汽车玻璃、IT等行业膜表面专业保护。
“我们把每年营业额的7%投入到研发当中,以此不断提升产品的工艺水平。” 徐有真表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涂布生产与检测设备,包括9条现代化高速涂布生产线,匹配高速分条机、复卷机及自动切台30台、RTO设备2台等,极天羽技术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已实现每月产能超2000万平方米,可满足客户多种产品同时生产交付的要求,目前年产值已达1.5亿元。
优良的产品稳定性让极天羽技术公司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成为不少大型企业的指定合作供应商。如今,极天羽技术公司已直接或间接与华为、苹果、富士康、京东方、比亚迪、特斯拉、海信、欣旺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极天羽技术公司是连平县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连平县工业园区39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72亿元、同比增长28.38%,工业增加值8.68亿元、同比增长17.1%,工业固投10.52亿元,税收1.13亿元、同比增长42.6%。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东部产业新城工业主平台,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连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壮大实体经济、实现绿色崛起注入新动能。”连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旺良实业公司做精做深花生产业文章
把“红胖子”炒成“小金豆”
初冬时节,连平依旧“丰光”无限。一辆辆满载忠信花生的货车驶出山城,醇香浓郁的连平“土特产”销往全国。
连平忠信花生的畅销,除了其原本颗粒饱满、入口爽脆的特点外,还离不开一道道特殊的“加料”。在连平县旺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旺良实业公司)的产品展示柜上,“咸酥花生”“甜酒花生”“陈皮花生”等多种风味产品经过精良的包装后一一陈列,琳琅满目的产品让观察团成员不禁感叹:小小一粒花生在混合不同辅料炒制后也能实现“72变”。
据旺良实业公司经理赖玉灵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业务主要以花生加工开发为主,是全市花生行业中唯一有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021年,该公司积极参与连平县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建成了4条全自动的花生加工流水生产线,实现了生产加工自动化,一天的花生加工量可达300吨。
“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连平县花生品质和产量的不断提升,旺良实业公司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利用“忠信花生”地标,该公司创新研制出甜酒味、陈皮味等10多种口味的花生,并成功申请了“忠信旺良”“南粤槎城”等品牌商标,深受广大消费者、经销商的青睐。
今年以来,旺良实业公司已累计加工花生约1300吨,产值超过700万元。随着花生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产品的线上销售量也逐渐增长。“如今,网红带货已成为农产品拓宽销路的有效手段,我们公司对此也花了不少心思。今年11月,我们注资成立了旺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花生的线上销售。目前,一天的线上销售量达4万斤。”赖玉灵表示。
忠信花生,久负盛名。据了解,连平县花生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如今花生已成为连平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连平县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花生高质高效种植基地,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提高花生加工能力与精深加工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花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近8万亩,今年产量1.7万吨、综合产值约12亿元。
一线故事
森林守护者熊祥健——
23年坚守,见证荒山变青山
沿着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教育径拾级而上,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脚下镂空的钢架桥可以看到溪水向山下流去,百年古树西川朴苍翠依旧,屹立在小径旁。这条路,熊祥健走了很多遍,经常跟着护林员在山林中巡视的他,对山中的情况了如指掌。
“我从2000年开始就在保护区工作了,经常去巡山。”在从事林业工作之前,熊祥健曾担任过4年的中学物理老师,跨行进入林业部门,一切从零开始,他深知其中不易。为了更好从事林业工作,做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熊祥健曾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积极参加培训课程,并向前来保护区调研的林业专家请教学习,深入实地了解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如今,熊祥健不仅对保护区的情况一清二楚,而且每次谈起某种植物或动物,都能侃侃而谈。
23年的时间,熊祥健完成了从物理老师到林业工作者的跨越,也见证了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从荒山到青山的转变。“那时的保护区还是荒山一片,以砍伐木材为主。后来人们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植树造林,更多的还是以自然恢复为主,现如今保护区已变成了树林茂密的青山了。”熊祥健说。
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基本保持自然状态,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去年5月20日,保护区第一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当时在省林业专家确认后,大家都很兴奋,这也是保护区多年来对生态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谈起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熊祥健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他说,除了黄腹角雉,保护区还有中华穿山甲、金斑喙凤蝶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这充分体现了保护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精心保护,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现记录有1620种植物,脊椎动物223种,大型真菌52种,蝶类113种。对于保护区未来的发展,熊祥健心中已有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其打造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成果的示范点,让更多的人能亲近大自然,切身感受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观察有感
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绿色文章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任、副教授梁瑞明:这次在连平县了解了几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让我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深刻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企业家们对创新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也看到了当地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这些企业不仅在本地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更加坚定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紫金县敬梓镇联和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镇人大代表廖世兴:连平之行处处是绿色,可见连平县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连平把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做得非常好,通过数字了解到,每年桃花节来上坪观光旅游人数达20多万。连平上坪鹰嘴蜜桃产业助推连平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要把经验带回紫金,带动电商发展,让电子商务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广东橙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烈:在连平调研行中,我注意到连平县在厚植生态底色,做足绿色文章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于如何更好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资本下乡,同时也要鼓励“市民下乡”,吸引各类城市人群参与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休闲旅游、养生体验、教育文化等新业态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山水林田湖草沙,乃至自然教育都成为生产力新要素,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东源县双江镇政府办事员、县人大代表胡海敏:来到连平,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听取详细的讲解,让我感受到,无论是建设思路、规划设计,还是项目管理,连平县切实做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正在建设中的“三馆一中心”是连平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其中,体育馆不需要使用空调也能让市民感受到清凉,这样的绿色设计给连平的低碳生活树立了典范。“三馆一中心”即将建成,这为连平推进“全民运动、全民阅读”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对连平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紫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叶梦雨:通过此次采访,我深深感受到了连平的发展脉搏。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设有志愿者工作站,以及自然教育科普基地,并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连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管理有序,规划合理,可以让人们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非常贴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
记者评说
在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连平县拥有“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两张闪亮的名片,绿色是该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显眼的底色。但受限于地理等各方面因素,连平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较为突出,包括常住人口不多、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等。
如何调动一切有利要素,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转化为后发赶超的优势?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中,记者在万亩桃园的旖旎风光里看到了连平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鲜明路径。
依托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优良的自然环境,连平县以打造桃旅项目为主线,建设桃旅综合体、休闲观光园区、桃文化长廊等,产业园核心区呈现“十里桃花、万亩桃园”壮丽景观,成为闻名遐迩的农业产业化观光旅游基地……用“含绿量”赋能“含金量”,通过深度融合“农文旅”资源,连平县让“草根经济”长成“参天大树”。如今在广袤的连平大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
农旅融合,“农”为本,“旅”为翼。围绕好山、好水、好生态,目前连平县正深刻把握“桃”文旅的发展潮流,不断加强“桃”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延长“桃”文旅产业链条,擦亮“桃”文旅活动品牌,提升“桃”文旅服务品质,以一业兴带动当地百业兴。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总执行:胡剑廷
■采写统筹:范建国 赵锋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刘永菲 梁驱远 陈星 见习记者 廖司弦 特约记者 黄新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李何山
■本版稿件统筹:梁驱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