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多点开花结硕果 沃野田畴绘新景

——连平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2022-10-12 16:15:00 来源:河源日报

6cdc1f3229ad9b3c0cafb2e4cc701c41_1012055_001_01_s.jpg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鹰嘴蜜桃已经成为连平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宝。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4e0f7a6a4745eadd8ac3e98dfae5b746_1012055_001_02_s.jpg

■溪山镇东水村蔬菜基地。近年来,连平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各类优质果蔬种植,丰富百姓餐桌。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6f918d3390a6aa9bc17db26b024210e8_1012055_001_03_s.jpg

■连平县将发展“火蒜”种植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一大举措,大力推广火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ed8eb63fce941116e372bc653e6d7457_1012055_001_04_s.jpg

■连平县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生机械化播种现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连平花生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核心提示

入秋时节,行走在连平的乡间沃野,一个个农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片片稻田开镰收割,一辆辆卡车把水果、蔬菜往外运销,农民的欢声笑语在果园、菜地里回荡……

近年来,连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在原有“东蒜、西米、南菜、北果、高山茶”农业规划基础上,重点在菜、米、果、药、茶等领域开发特色农产品,培育新的特色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连平不仅成功培育了鹰嘴蜜桃、忠信花生、高山绿茶等特色品牌,还进一步发展了精米、火蒜、三华李、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众星捧月、百花齐放的农业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黄树钊

【月亮品牌】

鹰嘴蜜桃 九连山下出珍品 “地标”助力致富梦

7月8日,连平县在上坪镇举行“三月赏花醉美景,七月品果蜜意浓——2022年连平鹰嘴蜜桃采摘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提升连平鹰嘴蜜桃品牌知名度,充分释放市场消费潜能。

连平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该县产出的鹰嘴蜜桃果大、味甜、色佳,先后获得“岭南十大佳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平县致力于提高鹰嘴蜜桃产业化水平,支持桃农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鹰嘴蜜桃标准化生产技术,邀请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种植机构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向果农传授鹰嘴蜜桃栽培、管理技术,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组织申报产地认证、无公害认证。

通过努力,上坪镇鹰嘴蜜桃基地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鹰嘴蜜桃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5年,连平鹰嘴蜜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该县蜜桃产业正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迈上了全新的台阶。

近年来,连平县还通过大力推广鹰嘴蜜桃种植,多业态发展鹰嘴蜜桃产业,上坪、元善、陂头、油溪等镇的鹰嘴蜜桃种植业实现了集聚发展。每年桃花节、蜜桃节期间,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赏花、品果,“三月赏花,七月品果”已成为连平县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了该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优质“桃种”的大规模种植,成了夯实鹰嘴蜜桃产业发展“压舱石”。在连亩成片的鹰嘴蜜桃规模化种植基础上,鹰嘴蜜桃产、供、销链条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连平县“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2018年,连平鹰嘴蜜桃产业园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现代产业园,并获批5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补助,为鹰嘴蜜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连平鹰嘴蜜桃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总目标,以“补短板、强弱项和绩效评价目标”为导向,引领鹰嘴蜜桃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连平鹰嘴蜜桃品牌,推动鹰嘴蜜桃选果分级、冷藏、加工开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生产、加工、旅游、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有力地带动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忠信花生 百年老字号 焕发新生机

鹰嘴蜜桃产业园摘下省级招牌后,连平县又将农业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花生。

连平县忠信镇、高莞镇种植花生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连平县不断优化花生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深耕产业深加工、农旅文融合发展,集聚效应凸显,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作为花生种植大县,连平县花生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存在种植规模不够集中、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采收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近两年来,依托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发展,连平县大手笔规划建设花生产业园,推动花生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花生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经过努力,2021年底,连平花生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也是继2018年成功创建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后,连平县创建的第二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连平县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约2亿元,规划区范围包括忠信、高莞、油溪、三角、大湖等5个镇,该项目旨在整体推进产业园及周边乡镇优质花生种植生产扩面提质,提升花生耕作全程机械化水平,以及花生加工能力与精深加工率,融合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花生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实现“融湾区现代花生加工物流商贸园”“粮油高效轮作产业兴旺示范区”“九连山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目前,园区内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综合产值8.04亿元,占园区农业总产值的55%,是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园区90%以上的农户都以种植花生为主。

借助绿色生产、农旅融合、生态环境三大优势,连平县花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能,已带动连平县近5000人就业,带动花生种植户3000户以上,创造社会效益超过1亿元,联农带农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高山绿茶 内强基础外树形象 品牌兴茶强茶富农

连平种茶历史,可谓“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关于粤北产茶的记载。清末到民国时期,九连、坳肚、粗石坑等山区盛产茶叶。但是,由于茶园零星分布居多,老茶园面积大,品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这一发展困境,连平县提出了“打造精品农业、实施名优特绿茶”的发展战略,以“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扬文化”为目标,调优结构、打牢基础,强化科技、主攻单产,依托市场、提质增效,走优质、无公害、有机的规范化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连平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茶叶基地超过20个,主要分布在元善、上坪、陂头、内莞、油溪、隆街、溪山、绣缎等镇,年总产量超过350吨,总产值超过2亿元,产品除在河源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

连平拥有很多野生茶树资源,目前发现的野生茶叶树主要分布在黄牛石山脉的锅洞、岩仔、三洞、旗石旱坑及九连山脉的猫牙笠麻顶等地,其中有高约6米、茎粗20多厘米的百年野生茶树。在名优特绿茶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连平先后培育出了“本地小叶种” “梅占” “青心一号”“金萱” “鸿雁1号” “鸿雁12号”等一批优质绿茶品种。

高山出好茶,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通过举办名优绿茶品比大赛,以及组织参加省内外的相关比赛,连平高山绿茶得到进一步宣传推广,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先后有陂头岩仔茶被评为“广东绿茶王”、隆街雷公礤茶园成功入选“广东最美茶园”等,原本“香在深山无人知”的连平绿茶走进了万千茶友的视野,成功树立了连平高山绿茶的品牌形象,让连平高山绿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星星品牌】

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群众增收“钱”途更广

“我们的蒜不愁卖,牌子打响了,商贩直接到田头来收蒜,根本不需要推广。”对于连平县忠信镇大陂村村民们来说,他们生产的蒜似乎从来没有面临销售难的问题。

在河源、惠州、梅州等客家地区,大蒜是当地人钟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其中“河源火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出产地主要在连平县忠信、大湖、三角等镇。明清时期,“河源火蒜”曾一度通过新丰江和东江的水路运输,大量出口东南亚各国,为当地蒜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连平县将发展“火蒜”种植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一大举措,大力推广火蒜种植,在忠信镇形成了连片种植的规模。在火蒜上市时节,连平县还与深圳市南山区精诚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把忠信火蒜推向各大超市,为忠信火蒜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实行外向带动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投资优惠政策,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特色果蔬已成为连平的重要农业产业,除鹰嘴蜜桃外,所产的软枝三华李也成功开拓珠三角市场,砂糖桔、青梅、中心柿、大果枇杷、杨梅、茶籽桔、脐橙、蜜柑、水晶梨等一系列优质水果深受消费者青睐;蔬菜也发展迅速,青椒、反季节荷兰豆、豆角等蔬菜受到了万千家庭的喜爱,香菇、草菇、冬笋、笋干等传统农副土特产品更加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连平县还利用九连山的生态优势,推进加工流通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九连山”食品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也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全县从事农林产业发展龙头企业23家,共培育农民合作社889个、培育家庭农场326个、种养大户1000余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28111户,特色农业已经成为连平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未来展望】

以高端精致为导向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蓝图绘就舒新卷,昂扬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连平县将以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突出特色品牌,围绕“精”字,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着力培育“形态精致、产业精深、经营精细、产出精品”的高端精致农业,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端精致的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坚持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致富带头人的挖掘和培养,积极引政策、引人才、引技术回乡创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新一轮特色精致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绿茶、果蔬、花生、火蒜、大米、油茶、南药等地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连平打造成“双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

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花生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将产业园打造成集产、供、销、研四大链条为一体的广东唯一、全国第一的高端花生产业园。全力推动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大力扶持麒麟山农业生态园、东罗田园风光园、石源村莲藕基地等农业项目发展。主动融入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建设,抓好总投资7亿元的灯塔盆地连平示范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探索“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完善与大湾区主要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互认、市场准入、源头追溯、监管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抓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申报、监督管理、基地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工作,推动更多农产品通过认证直供大湾区市场。针对珠三角、港澳地区7000多万人口核心市场对绿色、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动湾区大型企业、社区和政府机关等单位与连平签订“菜篮子”产品供应协议,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重要生产供应基地。

    数字报
    Top